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胡平一赴召六绝 其六

标题包含
送胡平一赴召六绝 其六
匪旦参兮伊夕枢,收藏名迹不容书。 史官强立功臣传,房杜无功功有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不只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积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匪旦参兮伊夕枢:匪,通“非”;旦,天明;参,星名,参星。此句比喻胡平一(主人公)的重要性。 2. 收藏名迹不容书:收藏,收罗;名迹,名声事迹;不容书,不允许被记录。形容收集了许多有名的事迹,但尚未被人知晓。 3. 史官强立功臣传:史官,负责编写历史的人;立,确立;功臣传,记载功臣的传记。表示虽然胡平一无实际的战功,但在史官心中他是一位大功臣。 4. 房杜无功功有余:房,指房玄龄;杜,指杜如晦。这两位唐朝名臣辅助李世民夺得皇位,建立了赫赫战功。这句意味着即使像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有实际战功的人都无法与胡平一的功劳相提并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一首送别诗,以第六首诗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意和祝愿。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委婉的手法表达了对胡平一的赞美之情。诗人以"匪旦参兮伊夕枢"起笔,意为虽然白天不在朝廷为官,但晚上却能参与政事,暗示了胡平一才华横溢、才能出众。接着,作者又以"收藏名迹不容书"来比喻胡平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诗人还借用"史官强立功臣传"的典故,表示胡平一虽然未有显著的功勋,但他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唐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著名的宰相一样,虽无赫赫之功,却成就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传达了作者对胡平一的崇敬和赞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胡平一赴召六绝 其六》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曾丰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曾任江西抚州司户参军、浙江金华府酒官等小职,虽职位卑微,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在这段时间里,曾丰遭遇了不少人生际遇。他在官场中备受压抑,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与好友胡平一相知相交,共同度过了许多艰苦岁月。然而,胡平一被朝廷召见,将要离开时,曾丰写下这首《送胡平一赴召六绝 其六》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