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翦梅

标题包含
一翦梅
红映阑干绿映阶。 闲闷闲愁,独自徘徊。 天涯消息几时归,别后无书有梦来。 后院棠梨昨夜开。 雨急风忙次第催。 罗衣消瘦却春寒,莫管红英,一任苍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红色映照着栏杆,绿色映照着台阶。 闲散无聊,独自彷徨。 天各一方的消息何时能传回?分别之后没有书信只有梦境。 昨晚后院的棠梨花开了。 风雨交加,催促着花开花落。 丝绸衣裳日渐消瘦,但寒冷的春天仍未离去。不要去管那些红花,就让它们任凭青苔覆盖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一翦梅":词牌名。 2. "红映阑干绿映阶":描绘了栏杆、台阶上的红色与绿色相映成趣的景象。"阑干"指栏杆;"映阶"表示绿色映照在台阶上。 3. "闲闷闲愁":指诗人在闲暇时的无聊情绪。 4. "独自徘徊":诗人独自一人来回走动,表达出他的孤寂之情。 5.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这里泛指离别的对方所在地。 6. "消息":音信,信息。 7. "几时归":何时能回来。 8. "别后无书有梦来":离别后没有对方的来信,但经常在梦中见到他/她。"书"指的是书信。 9. "后院棠梨昨夜开":后院的棠梨树昨晚开花了。"棠梨"是一种果树。 10. "雨急风忙次第催":形容风雨交加,接连不断地催促着花儿凋谢。 11. "罗衣消瘦却春寒":天气依然寒冷,穿着丝绸衣服的诗人身体消瘦。"罗衣"指丝绸做的衣服;"却"表示转折,虽然……但是……;"春寒"指春天的寒气。 12. "莫管红英,一任苍苔":不要管那些凋零的花朵,让它们落在青苔上吧。"红英"指红花;"一任"表示任由事物自由发展。
去完善
赏析
《一翦梅》是南宋著名词人李石的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作品。在这首词中,李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她对于离别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词的上阙通过“红映阑干绿映阶”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红映阑干”象征着春日里盛开的鲜花,而“绿映阶”则暗示了青草在大地上蔓延。然而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主人公的心情却是“闲闷闲愁”。这种情感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紧接着,“独自徘徊”进一步凸显了她在现实中无法排遣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天涯消息几时归,别后无书有梦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她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远方的消息,希望对方能够早日归来。尽管现实是无尽的等待和离别的痛苦,但梦境却为她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下阙开始,“后院棠梨昨夜开”,进一步点明了春天已至。然而风雨交加,棠梨花的盛开似乎也难以长久。这里的“雨急风忙次第催”是对自然界无情摧残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间的无常。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主人公的情感愈发显得脆弱和无力。 接着,“罗衣消瘦却春寒”描述了主人公因为思念和忧虑日渐憔悴的形象。这里的“春寒”既是气候上的寒冷,也是心理上的孤独和失落。“莫管红英,一任苍苔”则是她面对这一切时的无奈与妥协:她既无法改变生活的困境,也无法阻止心中情感的涌动。最终,她选择了顺其自然,任凭命运的摆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翦梅》是宋代诗人李石的词作。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1127年之间。李石生活在北宋时期,其生活经历、交游和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他的思想见解和生活体验往往影响着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繁荣稳定,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民生问题也较为严重。在社会政治方面,北宋朝廷一直致力于改革和发展,力图提升国家实力,实现国家的长期安定和富强。然而,内外敌对势力的压力使得局势仍不乐观。在这些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李石身为文人墨客,生活在这个时代,其个人生活和创作深受这些历史背景的影响。他通过此词表达了对家国之情的关切,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这首诗也是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感叹的表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