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岳阳楼 其二

标题包含
登岳阳楼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官员。 陈与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词歌赋。他于宋徽宗政和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文人的笔墨难以充分描绘这绝美的景色,直到到了巴陵,我的诗句仍显得不够精湛。
去完善
释义
翰林:指文人;物色:景色;巴陵:古地名,今岳阳市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宁静美景和诗人的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上片通过“天入平湖”、“夕帆和雁”的画面,展现了洞庭湖的辽阔与宁静,以及大自然的和谐美。下片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情感抒发,“北望可堪回白首”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结尾处“诗到巴陵还未工”,则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一种自谦,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完美艺术表现的不懈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期,正值金兵南侵、国势危殆之际。诗人陈与义在建炎年间因避乱辗转来到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此时他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靖康之难和朝廷南渡的动荡岁月。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面对浩瀚湖景,既感怀个人身世飘零,更忧虑国家命运。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登楼远眺为切入点,将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北望可堪回白首"一句寄托了对中原故土的深切思念,而"翰林物色分留少"则暗含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