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庙
尘拥妆台翡翠翘,琼花开尽玉魂销。
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化妆台上堆满了尘土,翡翠翘首饰被掩盖。琼花凋谢殆尽,美玉般的人儿也黯然失色。
昆仑山巅的风飘落下来,二十四桥传来洞箫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尘拥妆台:“尘”指的是尘土,比喻世俗纷扰;“妆台”指女子梳妆打扮的地方。
2. 翡翠翘:“翡翠”是一种绿色的宝石,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首饰;“翘”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3. 琼花:一种白色的花朵,这里用来形容花的洁白美丽。
4. 玉魂销:“玉魂”指的是美丽的女子;“销”是消散的意思。
5. 昆仑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仙境。
6. 天风:天上的风,这里用来形容大风。
7. 二十四桥:指古代的二十四座桥,这里用来形容桥的数量多。
去完善
赏析
《后土庙》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幽美的画面。首先,诗人以“尘拥妆台翡翠翘”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后土庙中的装饰华丽而富丽堂皇,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孤寂与落寞。接着,诗人又以“琼花开尽玉魂销”来形容庙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都仿佛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存的感受。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的壮丽景象,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和广阔。这里,诗人通过昆仑山和二十四桥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名词,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人类文明的辉煌。同时,天风的飘落和洞箫的吹奏又为这幅壮美的画卷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宁静的气氛,使得整首诗在表达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
总的来说,《后土庙》这首诗通过对后土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命运、时间的感慨和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土庙》是南宋诗人陈允平的一首描绘古人对土地神崇敬之情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中期(1140年-1279年),正值金国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
陈允平生于士人世家,年少时即以才学闻名于乡里,但因家境贫寒,无法供他出人头地。他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实现,这使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他曾一度游学四方,交游甚广,然而,终究因为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屈从于官僚体制,进入仕途。但在其任职期间,因性格刚直不阿,不善于曲意逢迎,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
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面临危亡的历史关头。金国南侵,疆土沦陷,百姓生灵涂炭。一方面,士人阶层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朝政的腐朽无能感到痛心疾首。在这种背景下,陈允平虽然身处官场,却始终难以忘怀自己的理想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后土庙》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通过对后土庙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渴望民众安居乐业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