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易水歌效郭青山
朝随寒云度阴山,暮指落月槌函关。
函关牡钥泥为丸,阴山侠客铁作肝。
秦如虎狼生羽翰,飞食六国俱创残。
生角雨粟怜吾丹,舍生取义我则安。
古剑错落黄金镮,剑光苦短不足看。
雕弓矢矫乌犀盘,弓弦易折不足弯。
右携地图墨漫漫,左提髑髅血斑斑。
祖龙见此生欢颜,便可快意须臾间。
我以至易图至难,听我抵掌歌酒阑。
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又进而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意咸阳殿上有柱尚可环。
无且药囊利镆干,我志不遂节则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跟随寒冷的云朵穿过阴暗的山峰,傍晚则指向落下的月亮敲击关塞的大门。关塞的门闩像是泥土捏成的丸子,阴暗的山峰则有钢铁般侠客的肝胆。秦国像猛虎恶狼一般生出羽翼,腾飞而起吞食六国的领土,让它们全部破败不堪。似乎能长出翅膀的雨点落在谷物上,令人哀怜我心中的赤诚;舍弃生命来换取正义是我所安心追求的。古剑犹如错落的黄金环,但剑光短暂,不够壮观;雕弓和箭矢就像乌犀盘一样矫健,但弓弦容易折断,无法充分弯曲。右手拿着地图,左手提着头骨,满是鲜血。秦始皇见到这个场景露出欢喜的笑容,或许可以暂时获得快意。我用简单的道理去谋求艰难的事情,听我拍掌歌唱饮酒直至尽兴。歌声说:“大风萧瑟啊,易水寒冷,英勇的人一旦离去啊,就再也回不来了。”接着我又唱到:“英勇的人一旦离去啊,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想到咸阳宫殿的柱子还能够环绕。”虽然没有治疗疾病的药物,但我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我的气节也不能损坏。
去完善
释义
1. 朝随寒云度阴山:阴山,即今内蒙古及河北北部山脉,这里代指边疆;寒云,指的是冷峻的云朵。
2. 暮指落月槌函关:函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是古代的交通要塞;落月,指将落的月亮。
3. 函关牡钥泥为丸:牡钥,锁孔之意;泥为丸,用泥土捏成丸子。
4. 阴山侠客铁作肝:阴山侠客,喻指英勇的边疆卫士;铁作肝,表示勇士拥有钢铁般的意志。
5. 秦如虎狼生羽翰:羽翰,羽毛丰满的意思。
6. 飞食六国俱创残:六国,指战国时期的中国六个诸侯国,这里借指其他国家和地区。
7. 生角雨粟怜吾丹:生角雨粟,说的是人们由于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压迫而宁愿像动物一样生存;吾丹,指作者自己。
8. 古剑错落黄金镮:古剑,指古代名剑;黄金镮,装饰宝剑的金环。
9. 剑光苦短不足看:剑光,指宝剑的光芒;不足看,形容光芒短暂。
10. 雕弓矢矫乌犀盘:雕弓,精致的弓;矢矫,箭矢;乌犀盘,一种雕刻着犀牛形象的箭袋。
11. 右携地图墨漫漫:地图,指作战地图;墨漫漫,形容地图上的线条繁多。
12. 左提髑髅血斑斑:髑髅,死者的头骨;血斑斑,指头骨上残留的血迹。
13. 祖龙见此生欢颜:祖龙,指秦始皇;生欢颜,即露出欢喜的面容。
14. 雕弓矢矫乌犀盘:弓弦易折不足弯,弓弦,弓的弹力部分;不足弯,指弓弦容易断裂。
15. 无且药囊利镆干:无且,即荆轲的朋友高渐离;药囊,装有药物的袋子;利镆干,锋利的匕首。
16. 我志不遂节则完:我志,指作者的志向;不遂,指不能实现;节则完,意为自己坚守气节。
去完善
赏析
《补易水歌效郭青山》是一首激昂悲壮的诗歌,表达了作者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决心。诗人通过对战国时期的秦国侵略以及壮士荆轲刺秦的叙述,揭示了英雄豪杰不惜一切代价为国家赴汤蹈火的伟大精神。
“朝随寒云度阴山,暮指落月槌函关”,描绘了征途的艰辛和遥远的距离,也暗示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函关作为古代的交通要塞,意味着诗歌的背景发生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函关牡钥泥为丸,阴山侠客铁作肝”是诗人对荆轲的赞颂,同时隐含了诗人誓死抵抗侵略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秦国如何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威胁其他六国,甚至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依然有像荆轲这样的勇士挺身而出,勇敢地向秦王发起挑战。虽然结果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他们的英勇行为已经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他以荆轲的精神为榜样,立志要为国家和民族献身。诗人表示,即使最后功败垂成,也要坚守信念,保持气节。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补易水歌效郭青山》是元朝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即元朝初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民族交融和历史文化传承的特殊时期,蒙古帝国征服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元朝政权。
在作者艾性夫的人生际遇方面,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曾任国子正。元朝建立后,他选择隐居于世,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在这首《补易水歌效郭青山》中,艾性夫以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慷慨赴死的悲壮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时代背景方面,元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这个时期,诗人艾性夫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忠诚、勇敢和高尚品质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