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物外

标题包含
物外
物外烟霞古,幽深断送迎。 聩僧唯反听,啼鸟自春声。 望岳山心静,临池水观成。 岂知趋世者,终日但营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叔宝,号云外子。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释文珦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景物之外的烟雾和晚霞显得古朴,身处其中让人感到深邃宁静。 耳聋的僧人只懂得倾听,而啼鸣的鸟儿则在春声中欢唱。 望着远山心情平静,面对池塘静心思索。 怎知那些追求世俗的人,每天都在奔波忙碌。
去完善
释义
1. "物外":指世俗之外的事物,这里主要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2. "烟霞":指云雾缭绕的景象,多用于描绘仙境或隐居之地。 3. "断送迎":这里是让客人离开的意思,表达出诗人对于外界的疏远。 4. "聩僧":指听力不好的僧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山林中遇见的修行者。 5. "反听":指向内倾听,这里可能是指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对话。 6. "啼鸟":指鸣叫的鸟儿,这里用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7. "望岳":指望着远处的山峰,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诗人的视角。 8. "山心":指诗人内心的宁静,这里通过眺望山峰来传达。 9. "临池":指靠近池塘,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诗人的位置。 10. "水观":指观察水的流动,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悟。 11. "趋世":指追求世俗的生活,这里与前面的"物外"相对应,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否定。 12. "营营":形容奔波劳碌的样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追求名利生活的批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志趣。首联描绘了物外的景象,使人感受到那种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与安谧。颔联通过“聩僧”和“啼鸟”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颈联中,诗人通过对望岳、临池的描写,使人心旷神怡,达到心境平静的状态。尾联则借对世俗之人终日忙碌的讽刺,表达了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物外》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时年56岁的释文珦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迁,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时代,南宋的政局相对稳定,但边境仍然受到金国的威胁。国内则面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问题。民间宗教活动逐渐兴起,许多文人雅士开始关注心灵层面的追求,他们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释文珦作为一位僧人,更是崇尚“无住”的生活态度,认为一切世俗之物都是短暂的、虚幻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释文珦以《物外》为题,表达了超脱物外、顺应自然的心境。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文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关注和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