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新笋看成竹,春风去不知。
麦天蚕上早,槐日燕飞迟。
褐短偏怜妇,家贫更惜儿。
十年霜鬓白,未必总因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的竹笋已经长成了竹子,春风离去时没有人知道。
在麦子生长的季节里,春蚕孵化的速度很快;槐花盛开的时光里,燕子飞翔得有些迟缓。
穿着粗布衣裳的妇女,让人格外怜爱;家境贫困的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孩子。
十年的风霜让头发变白,但这并不都是因为写诗的缘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笋看成竹:指春天刚刚长出地面的竹笋在不经意间已经长成了翠绿的竹子。
2. 麦天:指麦子成熟的季节。
3. 褐短:指粗布衣服破旧而短小。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麻短衣。
4. 霜鬓白:形容头发变白,比喻年纪已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即事》,是南宋诗人苏泂描绘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感的一首诗。诗中展示了春天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首句“新笋看成竹”以春笋的生长引出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包括麦子生长的旺盛、桑蚕繁殖的快速以及燕子的飞行迟缓,展现了生机盎然的季节特征。同时,通过褐衣短衫的普通妇女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和关怀。在结尾处,苏泂提到自己的白发与写诗的关系不大,流露出生活的沧桑之感。整体来看,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事》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此时诗人苏泂正生活在他的晚年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因政治失意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活。
在宋光宗统治期间,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仍然尖锐。一方面,朝廷试图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另一方面,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使得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了归隐田园,寻求心灵的宁静。
苏泂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关心国家的命运,但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他选择以诗言志,通过描绘乡村自然风光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在这首诗中,他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