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顾亭林

标题包含
顾亭林
逝者如去水,贤达无复居。 朅来顾亭下,但见林木疏。 鱼鸟乐深渊,风烟迷旧墟。 徒幸百世名,历历存绪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攽(bān),字贡父,号公非,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公元1023年,卒于公元1104年,享年82岁。 刘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刘筠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曾任翰林学士。刘攽自幼受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逝去的人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贤明通达的人已不再居住在这里。 至今回看那亭子下面,只能看到稀疏的树木。 鱼和鸟都乐于在深水里生活,而风烟却迷住了古老的村落。 尽管如此,我仍然庆幸他们的名字能流传百世,他们的故事也能代代相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顾亭林:指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一生致力于抗清斗争和文化事业。 2. 逝者如去水,贤达无复居:形容时光流逝,过去的贤达已经不再存在。逝者,过去的人或事物;去水,流失的水。 3. 朅来:前来。 4. 顾亭下:顾炎武曾经居住的地方。 5. 林木疏:树木稀疏,表示地方荒凉。 6. 鱼鸟乐深渊,风烟迷旧墟:描述顾亭林住所周围的景色。鱼鸟乐深渊,鱼鸟在深水处生活得快乐;风烟迷旧墟,风吹烟雾笼罩着古老的废墟。 7. 徒幸百世名,历历存绪余:表示自己空有希望能留名百世,却只能留下模糊的痕迹。徒幸,空有希望;百世名,流传百世的声誉;历历,清晰的样子;存绪余,遗留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顾亭林》是一首描绘顾亭林的诗歌。诗人刘攽通过观察顾亭林的故居环境,表达了对他离世后这里变得荒凉、深远的感慨。诗人以“鱼鸟乐深渊,风烟迷旧墟”的形象描绘出顾亭林的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认为顾亭林的百世之名足以让他在后世得到铭记和敬重。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顾亭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逝去的贤人深感惋惜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顾亭林》是一首描绘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明清更迭的历史时期,明朝灭亡,清朝建立。顾炎武作为一位文人,他经历了这段历史的巨变。他在明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甚至参加了抗清斗争。然而,在清军攻占江南后,他逐渐认识到恢复明朝已经无望,于是放弃政治,转而潜心学术研究。 在这期间,顾炎武撰写了许多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使得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 总之,这首古诗通过描述顾炎武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坚韧精神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学者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