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一
但觉意清净,不知山浅深。
年华暗凋落,老境已侵寻。
三世楼钟旧,一生香火心。
高风难补缀,永愧壁间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觉得内心宁静,感受不到山的远近。
时光悄悄流逝,年纪渐长难免感叹。
岁月在古楼钟声里流转,我怀着一生的信仰。
高尚的品格难以修补,一直羞愧于墙壁上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但觉意清净:“但”表示仅仅,只;“觉”意为感觉,觉得;“意”即意念,心情;“清净”指内心宁静无杂念的状态。这句话意思是只觉得自己心情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2. 不知山浅深:“知”为知道,了解;“山”代表大自然;“浅深”指程度或高低,这里指山的险峻程度。这句话意味着我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暇顾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情况。
3. 年华暗凋落:“年华”指的是时间,岁月;“暗”表示不知不觉地;“凋落”象征逐渐消失。整句诗是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并未察觉到时光悄然流逝。
4. 老境已侵寻:“老境”指老年生活;“侵寻”意为侵蚀,慢慢来临。这句描绘了晚年生活的到来是如此悄无声息。
5. 三世楼钟旧:“三世”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阶段;“楼钟”指寺庙中的钟鸣声;“旧”意味着曾经,过去的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回想起过去的寺庙钟声。
6. 一生香火心:“一生”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香火”可理解为对信仰的虔诚;“心”是指心灵,精神。这句说诗人把整个生命的信仰都寄托在追求心灵纯洁上。
7. 高风难补缀:“高风”指高尚的品质或崇高的风格;“补缀”指修补,这里可理解为培养。这句表达了诗人无法达到高尚品质的境地,深感愧疚。
8. 永愧壁间吟:“永”意为永远;“愧”表示惭愧,内疚;“壁间吟”代指古人留下的诗句。这一句中诗人为自己无法传承古人的高尚品质而感到永久的内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投老庵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和信仰的深刻感悟。
首先,“但觉意清净,不知山浅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忘记了周围环境的复杂和纷繁。这种心境的清净,使得诗人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接下来,“年华暗凋落,老境已侵寻”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华在不知不觉中凋谢,衰老的迹象已经慢慢显现,这两句诗句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珍视。
接着,“三世楼钟旧,一生香火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信仰的执着。虽然世事变迁,但诗人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慰藉。
最后,“高风难补缀,永愧壁间吟”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反省。他认为自己难以达到高尚的品质,因此时常感到惭愧。然而,这也正是诗人对自身的要求和自律,体现了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投老庵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和信仰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投老庵读云庵旧题拜次其韵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161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外有金、蒙等异族威胁。
释德洪(1148-1223),本名彭汝砺,字器资,号云庵老人,江西吉州人。他曾在江南各地游历,晚年在苏州上方山定居。作为一位出世的僧人,释德洪对人生和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多次拜访名山大川,结交文人士大夫,与他们探讨佛学、诗词之道。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释德洪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生活的自嘲和无奈。他在投老庵这个简陋的住所里,阅读着自己过去在云庵的旧题诗作,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他用“投老”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即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安于平淡的生活。此外,他还通过描绘自己在山间独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