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依韵和查朝散赠新恩先辈

标题包含
依韵和查朝散赠新恩先辈
收得宫花上带春,绿袍仍共草争新。 发扬杜老诗无敌,盖覆吴侯政不神。 平地彩云看接武,一天明月负垂纶。 怪来濒海多儒士,龙阁从来是里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科举考试中,陆佃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收到宫殿的花儿带着春天的气息,绿色的官袍与草地争相更新。 发扬杜甫的诗才无人能敌,掩盖了吴侯的政治智慧并不神奇。 平地上看彩霞接踵而至,天空中明亮的月光下垂钓。 难怪靠近海边的地方有很多文人墨客,龙阁向来是此地的人杰地灵之处。
去完善
释义
1. 收得宫花上带春:这句中的"收得宫花"意指皇帝赐予的荣誉或奖励,“带春”指春天的气息。整句是说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或者晋升。 2. 绿袍仍共草争新:"绿袍"指的是官员的官服,"草"指草地,这句意思是官员们穿着绿色的官服与大地上的新草共同展现出生机。 3. 发扬杜老诗无敌:这句中的"杜老"是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句是说杜甫的诗歌创作无人能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 盖覆吴侯政不神:这句中的"吴侯"一般指三国时期的吴国君主孙权,"政不神"意思是他执政时的政治举措并非神奇出众。 5. 平地彩云看接武:这句中的"平地彩云"形容突然出现的成功景象,"接武"是古代用来表示继承前人事业的意思。 6. 一天明月负垂纶:这句中的"一天明月"形容明月的光辉照耀四方,"垂纶"比喻隐居生活,不愿被世俗打扰。 7. 怪来濒海多儒士:这句中的"濒海"指靠近海洋的地区,"儒士"指学者文人。这句是在说沿海地区为什么有那么多儒士,即这些地方的文化底蕴丰厚。 8. 龙阁从来是里人:这句中的"龙阁"指朝廷,"里人"指当地人。这句是说在朝廷里有很多当地的人,也就是这个地方的人才辈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陆佃为查朝散(查道)所写的酬唱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新恩先辈的敬意和对诗歌的热爱。下面是对该诗的赏析: 首联“收得宫花上带春,绿袍仍共草争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比喻新恩先辈收到了皇帝的恩赐,如同春天般焕发生机。绿色的官服与绿草相互辉映,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颔联“发扬杜老诗无敌,盖覆吴侯政不神。”赞美了查朝散的诗歌技艺,认为他的诗歌才华无人能敌,同时对他的政治才能也表示赞赏,认为他治理国家的政策也颇见成效。 颈联“平地彩云看接武,一天明月负垂纶。”形容查朝散才学出众,犹如彩云端端的仙人。他用明月作喻,表达对查朝散才华的钦佩之情。 尾联“怪来濒海多儒士,龙阁从来是里人。”解释了为什么沿海地区多有儒士,因为龙阁(指皇宫)一直以来都在这一地区,当地的文人学子受到皇恩熏陶,自然多出人才。这里既是对查朝散的赞誉,也是对整个沿海地区的肯定。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赞美查朝散的诗歌和政治才能、以及强调沿海地区的人才辈出,展现了作者对新恩先辈的敬意和对诗歌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依韵和查朝散赠新恩先辈》是北宋诗人陆佃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57年左右。此时,陆佃正值壮年时期,其生活相对平静,此段时间他多从事文学活动,诗歌创作十分活跃。 此阶段北宋政局基本稳定,宋仁宗赵祯在位,他在位期间颇受士大夫的称赞,因为这时期政治较为清明,世风敦朴。士大夫的地位受到尊崇,科场录取人数增多,文人墨客们有着很好的创作环境。此外,查朝散和新恩先辈都是当时的知名人士,他们的友谊以及他们对学术的热衷,对陆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心情愉悦、积极投入诗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