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五

标题包含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五
松林竹坞雨冥冥,对坐焚香一缕青。 扫壁静开摩诘象,研朱闲点太玄经。 愚痴我岂能无漏,警悟人皆诮不灵。 允愿凉风吹酗毒,要令举世得醒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细雨茫茫的松树林和竹林间,我和朋友相对而坐,焚着一缕清香。 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墙壁上摩诘的画像,悠闲地研朱点注《太玄经》。 愚蠢的我怎么能没有缺陷呢?不过,警觉的人常常笑我不灵光。 我愿意让清凉的风吹散醉人的毒酒,要让整个世界都清醒过来。
去完善
释义
1. 禅月: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别号。 2. 山居诗:指贾岛的诗篇《题兴化寺园亭》。 3. 盥读:翻阅;阅读。 4. 六根:佛教用语,指人的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5. 洒然:形容清凉爽快的感觉。 6. 素不晓佛法:平素不熟悉佛教教义。 7. 孔子教:儒家学说。 8. 穷居:贫困的生活。 9. 日用者: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0. 和成七首:应和而成七首诗。 11. 其五: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12. 义荣:人名,与郑刚中唱和的人。 13. 见示:指收到并看到义荣的和诗。 14. 对坐:面对面地坐着。 15. 一缕青:一丝清馨的香气。 16. 扫壁:擦拭墙壁。 17. 静开:静静地展开。 18. 摩诘象:指贾岛的画像。 19. 研朱:研磨朱砂。 20. 闲点:随意点上。 21. 太玄经:《周易参同契》一书,是一部探讨道教炼丹术的著作。 22. 愚痴:佛教用语,表示愚昧无知。 23. 我岂能无漏:我怎么能够没有烦恼。 24. 警悟:领悟。 25. 诮不灵:被人嘲笑不够聪明。 26. 允愿:愿望得以实现。 27. 凉风吹酗毒:清凉的风吹散心中的烦恼。 28. 要令举世得醒醒:希望让整个社会都能清醒过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的恬静生活场景。诗人与友人郑义荣在松树林和竹林间品茗论诗,享受静谧的雨后时光。郑义荣的诗歌才情以及他的淡泊心境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使原本深奥难懂的佛学诗词也变得清澈透明。诗人用纯净的心境研读经书,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智慧。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愚钝,希望通过学习与思考使自己有所领悟。诗人希望世间众生都能摆脱沉迷,清醒地面对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郑刚中所作。创作于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 在这段时间里,郑刚中的遭遇较为坎坷。他在南渡后,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被贬谪多年,直到秦桧死后才逐渐得到平反,回到朝廷担任要职。这期间他深入体察民生疾苦,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这一时期的诗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世事的浮沉,因此在作品中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歌所展示的背景是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国势衰弱,外患严重。佛教作为禅宗的主流思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许多文人学者参与其中,探索人生真谛。儒、释、道三家的交融也使得诗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在此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佛学和儒家哲学的感悟和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