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朝露洒时如濯锦,晚风飘处似遗钿。
重门剩著黄金锁,莫被飞琼摘上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的露水降落如同洗涤丝织品,夜晚的微风飘过犹如散落的花钿。
严密的门上还挂着金色的锁链,别让仙子把它摘下带到天上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露:早晨的露水。
2. 濯锦:形容阳光照射下闪现出鲜艳色彩的丝织品。这里借指蔷薇花。
3. 晚风:晚上的风。
4. 飘处:随风飘散的地方。
5. 遗钿:古代妇女遗落在地的首饰,这里借指凋落的蔷薇花瓣。
6. 重门:层层叠叠的门。
7. 黄金锁:形容蔷薇花的枝条如同黄金制成的链条。
8. 飞琼: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指喜好采集花朵的仙女。
去完善
赏析
《蔷薇》这首古诗通过对蔷薇花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首句“朝露洒时如濯锦”以朝露比喻蔷薇花的晶莹剔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第二句“晚风飘处似遗钿”则通过晚风的吹拂,展现了蔷薇花的轻盈飘逸之美。
第三句“重门剩著黄金锁”以黄金锁的意象,暗示了蔷薇花的珍贵和不易采摘,表达了作者对其保护的态度。而最后一句“莫被飞琼摘上天”则以神话中的仙子飞琼为例,提醒人们要珍惜这美好的花朵,不要轻易让它消失在世间。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蔷薇花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蔷薇》为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徐夤所作。这首诗歌咏了蔷薇花的美丽和香气,但实际上隐含着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作于公元943年左右,当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徐夤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却在这个乱世中备受压抑,无法施展抱负。他的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这首《蔷薇》描绘了蔷薇花的美丽,实际上是对盛世繁华的回忆,也是对战乱时代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