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九歌图
正则灵均皇揆余,屈子文章古所无。
我尝痛饮读□□,□乃复览九歌图。
九歌根源何所自,羲文周孔易□□。
□□坤马中孚鹤,鼎虎革豹未济狐。
载鬼一车豕负涂,先张之弧后说弧。
奇奇怪怪浩以博,湘累取以为范模。
东皇太一九霄下,百灵护驾飞龙趋。
云中之君俨帝服,眇视四海翔天衢。
尧女舜妃两婵娟,想见当年泣苍梧。
大少司命尾东君,倏来忽逝纷驰驱。
河伯白鼋弭英辅,山鬼赤□□□□。
桂酒椒浆奠瑶玉,鼓迎箫送鸾凤舆。
佳人在望□□□,□君不见心踌躇。
采芳馨兮日将暮,有所思兮甘糜躯。
吾王不寤蛾眉嫉,知心惟有寡女媭。
一士葬鱼亡楚国,而况他日秦坑儒。
我诗颇似贾谊赋,敬吊先生空嗟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正的屈原, 屈子的文章古今无人能及. 我也曾痛饮美酒研读他的大作,又再次欣赏《九歌》的画卷。
九歌的起源是什么?它源自古代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的经典教诲。就像卦象中的龙马和中孚仙鹤,以及鼎卦中的虎豹,九歌充满了奇特而丰富的内涵。
这些诗句如同绘有鬼怪的战车,负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先描绘出弓箭的画面,然后讲述各种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奇异而广泛,深受诗人骚客的仰慕。东皇太一从九天降临,众多神灵随护着他在天空飞翔。那些神仙帝王们穿戴整齐,傲视整个宇宙。两位女神分别来自尧舜的传说,她们的身影似乎在苍梧之下低声哀泣。
大司命和少司命在东方君主之后,他们的到来让现场瞬间沸腾。河伯的白鼋船只停驻在水边,英明的臣子们也赶来助阵。山鬼乘着红色的骐骥飞奔而来,一场盛宴就在眼前。
他们用桂酒和椒浆祭奠仙草玉石,演奏出迎送的乐音。佳人在这时候也露出了期盼的眼神,而君王却看不见这一切。他们采集芬芳的花朵直至夜幕降临,心中的思绪让他们无怨无悔。
他们的君王仍未察觉美人的嫉妒,只有那贤淑的女儿能够了解这份苦心。一位智士因为鱼儿丧生而悲痛欲绝,更何况其他日子里的焚书坑儒。
我的诗或许有点像贾谊的辞赋,只是徒劳地凭吊这位孤独的思想者。
去完善
释义
1. 正则灵均皇揆余:正则,屈原的字;灵均,屈原的号;皇揆,尊崇贤才的意思;余,即屈原本人。这句意为,敬重屈原这样的才子。
2. 屈子文章古所无:屈子,屈原;文章,指文学创作。这句意为,屈原的文学作品在古代是没有的。
3. 我尝痛饮读□□,□乃复览九歌图:这两句中的“□”表示缺失的字。第一句应为“我尝痛饮读《离骚》”,第二句的“□”应该为“乃”。这两句是说作者在畅饮的同时阅读《离骚》并欣赏《九歌图》。
4. 九歌根源何所自:九歌,屈原的诗歌集《九歌》;根源,起源。这句询问《九歌》的起源。
5. 羲文周孔易□□:羲,伏羲;文,文王;周,周公;孔,孔子;易,儒家经典《易经》。这句话似乎在讨论儒家经典的传承问题,但具体“易□□”部分缺失,无法理解完整含义。
6. □□坤马中孚鹤,鼎虎革豹未济狐:这几句均为《易经》中的卦象或意象,如“坤马”出自坤卦六爻“马壮类吉”,“中孚鹤”源自中孚卦,其他意象同样来自易经的相关卦象。
7. 载鬼一车豕负涂,先张之弧后说弧:载鬼一车,源于《易经·睽卦》;豕负涂,是《易经·大畜卦》的爻辞;先张之弧后说弧,这里的弧指的是弓箭,这句话描绘了弓箭手的备战状态。
8. 湘累取以为范模:湘累,指屈原。这句话意思是,屈原将这些东西当作榜样来学习。
9. 东皇太一九霄下,百灵护驾飞龙趋:东皇太一,《九歌》中所述的天神;百灵,指众多神仙;护驾,保护皇帝的车辆。这句话描述了众神护驾东皇太一的场景。
10. 云中之君俨帝服,眇视四海翔天衢:云中之君,神话传说中的云间君主;帝服,皇帝的服饰;眇视,轻视;四海,代指天下;翔,飞翔;天衢,天空的道路。这句话描绘了云中之君穿着皇帝服饰蔑视天下,翱翔在天际的场景。
11. 尧女舜妃两婵娟,想见当年泣苍梧:尧女舜妃,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婵娟,美丽的女子;泣,哭泣;苍梧,地名,位于湖南宁远县南。这里描绘了娥皇、女英二女悲泣于苍梧的场景。
12. 大少司命尾东君,倏来忽逝纷驰驱:大少司命,指负责生命长短的两位神祇;尾,追随;东君,太阳神的别称;倏来,突然出现;忽逝,突然消失;纷驰驱,纷纷奔跑。这句话描绘了大少司命紧随东君,时来时去的场景。
13. 河伯白鼋弭英辅,山鬼赤□□□:河伯,黄河之神;白鼋,白色的大鳖;弭,平息;英辅,杰出的人才;山鬼,山中女神;赤□□,原文此处缺失三个字。这句话描述了河伯平息英辅之争,山鬼出现等景象。
14. 桂酒椒浆奠瑶玉,鼓迎箫送鸾凤舆:桂酒椒浆,分别用桂花和花椒酿造的酒;奠,祭奠;瑶玉,玉制的祭器;鼓迎箫送,敲击鼓乐迎接,吹奏箫乐送别;鸾凤舆,鸾鸟和凤凰驾驭的车辆。这句话描述了用美酒佳肴祭祀神明的仪式,以及鸾凤舆的出现。
15. 佳人在望□□□,□君不见心踌躇:佳人,美好的女子;望,盼望;□□□,原文此处缺失三个字;□君,即作者自己;不见,看不到;心踌躇,心情犹豫不定。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看到了佳人的期待,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相见,心中感到踌躇。
16. 采芳馨兮日将暮,有所思兮甘糜躯:采芳馨,采摘芳香的花朵;兮,语气助词;日将暮,太阳即将落山;有所思,有思念的人;甘糜躯,甘愿为了那个人付出一切。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分采摘花朵,思念着某个人的情景。
17. 吾王不寤蛾眉嫉,知心惟有寡女媭:吾王,楚怀王;不寤,不醒悟;蛾眉嫉,嫉妒美貌的女子;寡女媭,作者的一位女性亲戚。这句话描述了楚怀王无法明白美女遭人嫉妒的道理,只有寡女媭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意。
18. 一士葬鱼亡楚国,而况他日秦坑儒:一士,指屈原;葬鱼,指投江自尽;亡楚国,指屈原的死导致楚国灭亡;而况,更何况;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这句话表示,连屈原这样的贤士的死都能导致国家的灭亡,更不用说其他普通知识分子在秦朝遭受的迫害了。
19. 我诗颇似贾谊赋,敬吊先生空嗟吁:我诗,作者自己的诗歌;颇似,很像;贾谊赋,贾谊的文学作品;敬吊,尊敬地悼念;先生,指屈原;空嗟吁,空叹息。这句话表明作者认为自己的诗歌与贾谊的作品相似,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离骚九歌图》是南宋诗人方回的一首诗作,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九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方回的理解和感慨。
首联,诗人指出屈原是正直和智慧的代表,他的文章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表明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颔联,诗人提到自己在痛饮之后阅读《九歌》,感叹其内容丰富多样。这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屈原之间的心灵共鸣。
颈联,诗人探讨了《九歌》的来源,认为它源于羲、文、周、孔的思想,同时也受到了坤马、中孚鹤、鼎虎、革豹、未济狐等意象的影响。这些意象表现了《九歌》的神秘性和丰富性。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详细描述了《九歌》中的各种形象,如载鬼一车、豕负涂等,以及湘累作为典范的形象。这些形象展示了《九歌》的奇奇怪怪和博大精深。
尾联,诗人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认为他是天上的神祇,有百灵护驾,翱翔在天际。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九歌》中的人物,如尧女舜妃、大少司命、东君等,以及他们的活动,如祭天、奏乐等。
全诗通过对方回的赞美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屈原及其《九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骚九歌图》是南宋诗人方回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创作这首诗时,南宋正处于金、蒙古等外族入侵的动荡时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回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看到国家衰败,百姓困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愤。
与此同时,方回个人也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他在年轻时曾入仕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回乡。然而,回乡后的生活也并不平静,他饱受战乱之苦,亲人离散,家破人亡。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离骚九歌图》中,方回以屈原的《离骚》为灵感,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他以屈原的形象自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