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方泰州见寄

标题包含
和方泰州见寄
逐客凄凄重入京,旧愁新恨两难胜。 云收楚塞千山雪,风结秦淮一尺冰。 置醴筵空情岂尽,投湘文就思如凝。 更残月落知孤坐,遥望船窗一点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被迫离开故地再次回到京城,往昔的忧愁和现在的烦恼让我难以承受。 远处的楚地已现冬景,白雪覆盖的山川犹如云端;秦淮的风寒凝结成冰,让我感受到冬日的寒冷。 设宴款待也无法尽表情谊,我独自沉浸在忧思之中。望着窗外,夜幕已深,月光落下,只剩下孤独的我自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逐客:被放逐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2. 凄凄:形容环境冷清的样子。 3. 楚塞:楚国的边界地区,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4. 秦淮:秦淮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一条著名的河流。 5. 置醴筵:古代设宴款待宾客的礼仪。 6. 醴:甜酒。 7. 投湘文:写文章寄托情感。 8. 湘文:湖南省的简称,这里指湖南地区的文章。 9. 遥望船窗一点星:指远方的友人乘坐的小船。
去完善
赏析
《和方泰州见寄》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京城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述“逐客凄凄重入京”的场景,表现出诗人重回京城时的复杂心情。接下来的“旧愁新恨两难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颔联中的“云收楚塞千山雪,风结秦淮一尺冰”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冬季严寒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寒冷。颈联中的“置醴筵空情岂尽,投湘文就思如凝”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写作的热爱。尾联中的“更残月落知孤坐,遥望船窗一点星”则展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以及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方泰州见寄》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的一首唱和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37年至943年之间,即南唐升元年间,当时徐铉在翰林院任职。 在这段时间里,徐铉的生活颇有些波折。先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逝世,新君李璟继位,徐铉因劝谏而被贬为太子率更令。后来李璟被其子李煜所取代,徐铉又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然而好景不长,他因犯言直谏再次遭贬,直至去世。虽然一生沉浮不定,但徐铉始终保持了刚正不阿的品质,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政权更迭迅速。而徐铉所在的南唐虽然相对稳定,但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下,也呈现出了衰败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徐铉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对民生疾苦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