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吴元衡

标题包含
和吴元衡
先生颂酒夸两豪,使我读之如饮醪。 诗情不逐春光老,春在毫端尤婉好。 颇闻下堂小不佳,未欲颂公长者车。 不道芳菲成一梦,满城寒食藉梨花。 便把千峰名拟岘,同拨新醅酬阙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寅(1098年-1156年),字明仲,号致堂,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他是北宋名臣胡宿之孙,祖籍江苏丹阳。 胡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起居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主张抗金,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师赞美美酒有两位英雄,让我读到它就像品尝美酒一般。 诗歌的情感并不随春天的老去而消散,春天的美好还在笔尖流淌。 听说老师在楼下的情况不太好,我并不想颂扬你的善举。 没想到美好的景象变成了一场梦,满城的寒食节只能依靠梨花来寄托哀思。 就让我们一起探访那如同岘山一样的山峰,共同开启新的篇章,以报答这场阙失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吴元衡:诗人友人,生平不详。 2. 先生颂酒:指吴元衡写的赞美酒的诗歌。 3. 两豪:指诗中的两位饮酒者。 4. 饮醪:喝美酒。 5. 诗情:诗人的情感。 6. 春光:春天的美景。 7. 毫端:笔尖。 8. 婉好:美好。 9. 小不佳:身体稍有不适。 10. 颂公:对吴元衡的尊称。 11. 长者车:古代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 12. 不道:不料。 13. 芳菲:花朵盛开的样子。 14. 一梦:短暂的时间。 15. 藉:铺盖。 16. 梨:梨树,春季开花。 17. 岘:山名,指岘山。 18. 拨:酿造。 19. 新醅:新酿的酒。 20. 阙典:失传的古法。
去完善
赏析
《和吴元衡》是胡寅的一首唱和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赞美吴元衡的诗酒之情,抒发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用“如饮醪”来形容阅读吴元衡诗篇的感受,表达出对诗歌魅力的赞赏。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诗歌本身的婉转优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吴元衡的近况,表示对他的关心和敬意。同时,诗人用“芳菲成一梦,满城寒食藉梨花”这一句描绘了春天逝去的画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便把千峰名拟岘,同拨新醅酬阙典”作为结尾,表达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胡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文人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吴元衡》是南宋诗人胡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7年,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国侵略的时期,胡寅作为南宋的官员,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在这一年里,他因抗金救国的事迹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尚书省左司郎官。 在这段时间里,胡寅的人生际遇可谓跌宕起伏。他在战争中英勇抵抗金兵,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然而,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诸多矛盾和纷争,这使得胡寅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此外,他的家庭生活也并不美满,妻子病逝,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社会政治状况十分复杂。金国的侵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而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使得局势更加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寅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