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月)
人在月中霄汉远。仙槎乘得秋风便。寒信已归砧上练。衣未翦。疏窗空引相思怨。须信婵娟尤有恋。轻飞叶上清光转。寒菊枝头笼婉变。人初宴。新妆更学铅华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色中,那遥远天际的风景如画。有幸能乘坐古时的竹筏,顺着秋风悠然自得。深秋已至,寒气袭来,木板上响起捣衣声。衣裳尚未缝补整齐,我独自在窗前思念着你。相信你我之间的情缘依旧浓烈,月光洒落在树叶上,轻盈流转。菊花枝头,变化万千,如梦幻般的景象映入眼帘。正值宴会之时,人们欢声笑语,而你的妆容犹如清水出芙蓉般自然清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人在月中:比喻离家遥远,表达了思乡之情。
2. 霄汉:指天空,这里形容距离遥远。
3. 仙槎:传说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筏,这里用来比喻回乡的途径。
4. 寒信:寒冷的信息,这里指秋意渐浓。
5. 砧上练:指秋天来临,洗衣服的石板变得光滑如练。
6. 剪:指做衣服的动作,这里用衣服没有做完来形象地表达思家的情绪。
7. 疏窗:稀疏的窗户,这里用来表现孤单的心境。
8. 婵娟:月亮的美称,这里借指家乡。
9. 尤有恋:依然留恋着家乡。
10. 轻飞叶上清光转:指月光在树叶上轻轻掠过,发出明亮的光线。
11. 寒菊枝头笼婉变:指菊花在寒冷的秋天中盛开,散发出优美的香气。
12. 人初宴:指人们开始举行宴会庆祝秋天的到来。
13. 新妆:指秋天的新装。
14. 铅华浅:指化妆时使用的粉质轻薄。
去完善
赏析
《渔家傲(秋月)》这首词是南宋文学家黄裳的作品,描述了秋天月夜的美景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巧妙地将月色、秋风、寒信等自然景物融入其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词的上阙主要描绘了中秋夜月的美景:“人在月中霄汉远。仙槎乘得秋风便。” 诗人以月亮为背景,通过“人在月中”的描述表达了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时,“仙槎乘得秋风便”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也是离别的象征。这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让人陶醉其中。
紧接着,“寒信已归砧上练。衣未翦。疏窗空引相思怨。” 这里,诗人通过“寒信”与“砧上练”传达了秋天的寒冷气息。而“衣未翦”则意味着人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秋天的到来。最后一句“疏窗空引相思怨”表达了人们在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词的下阙主要抒发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须信婵娟尤有恋。轻飞叶上清光转。” “须信婵娟尤有恋”意味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人们感叹不已。接着,“轻飞叶上清光转”描述了落叶在空中飞舞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然后,“寒菊枝头笼婉变。人初宴。新妆更学铅华浅。” 这三句分别表达了秋菊的绽放、人们的欢宴以及女性妆容的变化。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秋日画面,使整首词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渔家傲(秋月)》这首词通过对秋月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巧妙地运用各种自然景物和情感元素,使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家傲·秋月》是宋代词人黄裳的一首描绘秋月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
在北宋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黄裳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热爱文学和艺术。他在官场上也颇有建树,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在个人生活方面却遭遇了一些挫折,如家庭的变故、友人的离去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渔家傲·秋月》中,黄裳通过对秋月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秋月的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也通过秋月这一意象,传达了他在人生中所经历的美好与失落,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