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禅者归庵
方广灵踪为绝槩,到者纷纷殊不会。
乱云深处著禅庵,狐猿啼在萝窗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风景堪称一绝,然而来到这里的人往往未能领会其妙处。云雾缭绕的地方坐落着一间禅房,狐狸和猴子在窗外枝叶间啼鸣。
去完善
释义
方广:这里指四川的方广山,位于四川省南部,被誉为“天下禅宗”的圣地。
灵踪:此处指灵迹、圣迹,意指佛教高僧修行过的地方。
绝槩:绝景、绝妙的景致。
方广灵踪为绝槩:方广山上的佛教遗迹是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纷纷:形容人多且杂乱无章。
殊不会:并不理解或领会其真义。
乱云:表示云雾迷茫、纷扰的场景。
禅庵:僧人修行的处所,即寺庙。
狐猿啼在萝窗外:用以描述深山幽谷中野生动物与禅定修行的和谐共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山林幽深景象和孤独僧人的修行生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远离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通过深山中的“禅庵”以及窗外的“狐猿啼”,展示了诗人在追求心灵平静的过程中所体悟到的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理。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使整首诗充满深沉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禅者归庵》是南宋诗人释智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这首诗意在赞美修行者在清苦的环境中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在那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衰落,北方大片领土沦陷于金朝。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释智愚身为一介文人,对国家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深感忧虑。但他作为一个佛教徒,无法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只能将自己的感慨寄寓于诗歌之中。
此外,释智愚本人也有一段充满波折的人生经历。他幼年时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出家为僧。然而,他的命运并未因此而平静下来。在一次旅行中,他意外被捕入狱,险些丧命。这段经历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也对世间的种种苦难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
在这个背景下,释智愚创作了这首《正禅者归庵》。他以正禅者的形象来象征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人,表达了对这些人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释智愚卓越的文学才华,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