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
一径杉松驻晚烟,渐看台影入云间。
江拖缟带萦危堞,地注青螺出远山。
当日英雄无复见,此时箫鼓有谁闲。
我来应被藤萝笑,尘满衣冠盍厚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一条长满了松树的小径驻足在傍晚的烟雾中,逐渐看到高台的身影消失在云端。
江水像一条白色的飘带缠绕着险峻的城墙,大地如同一颗青绿色的螺蛳从远方的山间涌出。
昔日的英雄已经看不到了,现在的箫鼓声又有谁在聆听呢?
我来到这里应该会被藤蔓和花朵笑话吧,因为我的衣服和帽子都布满了尘埃,这多么让人羞愧啊!
去完善
释义
《北固山》蔡肇
1.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部的一座著名山峰。
2. 一径杉松:一条小路两旁种满了杉树和松树。
3. 驻晚烟:夕阳下的烟雾笼罩。
4. 台影入云间:北固山的楼台倒影在云层中。
5. 江拖缟带:长江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萦绕在北固山周围。
6. 萦危堞:指江水环绕着险峻的城墙。
7. 地注青螺:形容远处的山峦如同青螺一般。
8. 无复见:再也看不到了。
9. 箫鼓:指古代的乐器,此处用以表现繁华景象。
10. 有谁闲:有谁能够悠闲欣赏这样的美景。
11. 我来应被藤萝笑:我来到这里应该会被藤萝所嘲笑。
12. 尘满衣冠:指自己一身世俗之气。
13. 盍厚颜:何不感到羞愧呢?
去完善
赏析
《北固山》是宋代诗人蔡肇的一首描绘江山壮美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北固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联“一径杉松驻晚烟,渐看台影入云间。”描绘了北固山山径两旁的杉松树在傍晚时分烟雾弥漫的景象,以及山上的亭台楼阁逐渐隐没在云端中的情景。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气氛。
颔联“江拖缟带萦危堞,地注青螺出远山。”描述了长江如一条长长的白练,环绕着北固山的险峻城墙,而远处的小山则如一颗青螺般点缀在地平线上。这两句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边的景色,还巧妙地将长江与小山进行了比喻,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颈联“当日英雄无复见,此时箫鼓有谁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在人们忙于世俗事务、无暇欣赏美景的遗憾。这两句使诗歌从写景转向了对历史的思考,增强了诗歌的内涵。
尾联“我来应被藤萝笑,尘满衣冠盍厚颜。”是诗人自嘲的表述,表示自己来到如此美丽的北固山,却仍被世俗琐事困扰,未能全心投入欣赏美景。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超脱世俗的烦恼而感到羞愧。
总之,《北固山》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固山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固山》是宋代诗人蔡肇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7年至1118年之间,这是蔡肇任盱眙(今江苏淮安)通判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蔡肇游览了附近的北固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歌。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社会动荡之中,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蔡肇却在这一时期担任地方官员,积极关心民间疾苦,为百姓谋福利。他在任职期间,大力整顿吏治,减轻赋税,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这种为民服务的思想在他的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北固山》中所描绘的壮丽河山,正是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的表现。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诗词流派。蔡肇作为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