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浙江观潮

标题包含
浙江观潮
浙岸携觞差一日,秋风吹爽轶层霄。 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 蓬阆何曾云海隔,偓佺未散玉京潮。 琴高背稳容追逐,借与天风递玉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公许(1205-1279),字季与,号沧州,南宋官员、文人。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程公许在南宋理宗时期步入仕途,历任国子正、太常博士、秘书郎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文:在杭州一带游玩还差一天就要结束,秋天凉爽的风吹过层云。汹涌的波涛翻滚三千里的水面,这种壮丽的景象与十八潮(钱塘江大潮)并无二致。蓬莱仙境和海上的云层仿佛从未隔绝,仙人偓佺还在仙境的玉京山上游逛。琴高骑着神鲤稳稳地游荡在江面,等待天上的风传递他的玉箫之声。
去完善
释义
《浙江观潮》是宋代诗人程公许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壮丽景象的诗歌。下面是诗中词语的解释: 1. 浙岸:指钱塘江畔。浙,即浙江省,钱塘江为该省主要河流之一。 2. 携觞:手持酒杯,表示饮酒赏景。觞,古代的一种酒器。 3. 差一日:仅有一天的时间差距。这里指观潮的最佳时机。 4. 层霄:高空,云霄。层,重叠,有层次。 5. 怒涛:汹涌的波涛。怒,形容波浪翻滚的样子。 6. 三千里:泛指很远的距离,并非实指。这里用以形容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7. 元同:与“原本”相似,意为原来相同。这里表示钱塘江潮与其他地方的潮水同样壮观。 8. 十八潮:指中国古代十八处著名的观潮胜地。这里用来强调钱塘江潮的壮丽。 9. 蓬阆: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位于大海之中,这里比喻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 10. 偓佺: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代指仙人。 11. 玉京:神话传说中的天庭,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12. 琴高:传说中善于吹箫的仙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3. 容追逐:允许我追赶。容,表允许。追逐,追随,追赶。 14. 天风:高空的风,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大潮带来的强烈气流。 15. 递玉箫:传递玉箫的声音。递,传递。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浙江观潮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描绘了诗人游览浙岸的情景,他带着酒,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接下来的两句以怒涛为喻,表现出大潮澎湃激荡的气势,作者感慨其壮丽的景观如同其他地方的美景。接着,作者用蓬阆、偓佺来象征仙境,并表达了观潮之时,犹如身临仙境之感。最后的两句,诗人将琴高和海潮联系起来,借助天风的推动,传递出作者在观潮之际的愉悦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既有实景描绘,又有抽象的想象,富有浓厚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浙江观潮》是南宋诗人程公许的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8年,正值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侵之际。在这一年,金国灭亡,南宋受到极大压力,疆土被大量蚕食。 在这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程公许曾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官职,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他亲眼目睹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蒙古大军的铁蹄践踏,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然而,他并没有向现实低头,而是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程公许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浙江观潮》。他以钱塘江大潮为背景,通过对波涛汹涌、天地翻滚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即使面对困境,也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的乐观精神。这首诗既展现了程公许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在那个时代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