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纯净的夜晚,没有一丝尘埃,月亮洒下的银色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倒酒的时候,务必装满整整一杯。名利如同浮云,让人们白白受苦费心。感叹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如梦。尽管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才华,却没有人欣赏。那就暂且放下,享受生活的纯真美好吧。什么时候能过上悠闲的日子呢?面对一张古琴,一壶美酒,一条溪水般的白云,便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夜无尘:指月光明朗的夜晚。
2. 隙中驹:比喻时间的短暂。
3. 石中火:比喻生命的短暂。
4. 梦中身:形容人生的虚幻。
5. 虽抱文章:虽然拥有才华。
6. 开口谁亲:没有知音赏识自己的才华。
7. 陶陶:快乐的样子。
8. 天真:自然的本性。
9. 归去:退隐江湖。
10. 对一张琴:弹琴自娱。
11. 一壶酒:饮酒作乐。
12. 一溪云:描绘悠闲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述怀”为主题,将夜色、美酒与人生哲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开篇描绘了清静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为读者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接下来通过感叹时光荏苒、名利虚妄,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尽管文章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赏识,因此要回归本真,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作者设想了未来的生活场景,拥有一张琴、一壶酒和一片溪水般的白云,表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隐逸情怀。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艺术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香子·述怀》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6年,正值北宋时期。此时,苏轼在政治生涯中遭遇了挫折,被贬为密州知州。在这种人生际遇下,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经历了从太平盛世到内部纷争的转折,政治斗争激烈。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轼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在词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