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已付身心毕意空,念头了不到穷通。
即愚宁免日三省,是圣未妨时一中。
物外禽鱼相尔汝,生前鸟兔几西东。
谁云双手都无用,自种山田岁便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已经完全摒弃了杂念,不再去担忧自己的命运。即便我是个愚人,我也会每天都反省自己;就算我是圣人,也会偶尔犯错。在物质之外,我们与动植物相互依存,生死轮回如同鸟和兔子不断变换位置。谁说我们的双手没有用武之地?只要我们亲自耕种田地,年年都会有丰收的喜悦。
去完善
释义
1. 方岳:南宋诗人。
2. 已付身心毕意空:指将自己的身心全然交给佛门之意。"已付",已经交付;"毕意空",完全悟透空灵之理。
3. 念头了不到穷通:意为心中没有贫富得失的念头。"穷通",指贫穷与显达。
4. 即愚宁免日三省:即使愚昧之人也能免除每日自我反省。"三省",源自古代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即每天多次自我反省。
5. 是圣未妨时一中:即使是圣人也不妨时常在内心保持一片宁静。"一中",指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6. 物外禽鱼相尔汝:置身于尘世之外,观赏禽鱼嬉戏,仿佛它们之间也有深厚的感情。"尔汝",指亲昵的称呼。
7. 生前鸟兔几西东:观察自然界中的飞鸟走兔,感受生命的无常与流转。"西东",此处表示飞来飞去。
8. 谁云双手都无用:谁说双手都没有用呢?比喻只要肯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
9. 自种山田岁便丰:自己耕种的山田,每年都会有丰收。表达了作者愿意过简单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山中》是一首描绘诗人隐逸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超脱的心态看待世俗的功名利禄,表达了淡泊名利的思想。
首联“已付身心毕意空,念头了不到穷通”,诗人表示已将身心完全投入到空灵之境,不再去想世间的得失与成败。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的超然态度。
颔联“即愚宁免日三省,是圣未妨时一中”,即使自己愚昧,也要每天反省;即使是圣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诗人以此表达出人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自省的精神。
颈联“物外禽鱼相尔汝,生前鸟兔几西东”,描写了诗人置身事外的境界,仿佛与自然中的禽鱼为伴。在这里,诗人以鸟兔为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尾联“谁云双手都无用,自种山田岁便丰”,谁说自己的双手没有用呢?只要辛勤耕耘,便能收获丰收。诗人以耕种为喻,表达了勤劳努力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是南宋诗人方岳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13世纪之间。
在南宋末年,方岳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动荡。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离职,隐居于山林。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和人生哲理。他在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
在南宋末年,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志士为了逃避现实的纷扰,选择了归隐山林。他们在这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方岳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