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颂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走时带着布袋,坐下时也离不开布袋。
若是能抛开布袋,便能拥有更多自由和舒适。
去完善
释义
【布袋】:比喻充满杂念的世俗之心。
【颂】:一种赞美或祝愿的形式,此处是赞誉布袋和尚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境界。
【岳珂】: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肃之,号倦翁,又号独冷老人。
去完善
赏析
《布袋和尚颂》是一首描绘布袋和尚形象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布袋”象征着世间的纷扰和烦恼,而“放下布袋”则意味着摆脱这些困扰,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宁静。通过对布袋和尚形象的刻画,诗人传递了“放下”的智慧,让读者感悟到生活中的简单与从容。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布袋和尚颂》为南宋文学家岳珂所创作。这首诗词作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左右。此时的岳珂正值壮盛之年,担任江西安抚使兼知赣州,在政治、军事方面颇有成就。然而在个人生活中,他却因长期在外戍守边疆,思念家人而忧思满怀。
在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与蒙古帝国两大强敌的夹缝之中。一方面,南宋需要抵抗金朝的侵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提防日渐强大的蒙古帝国。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发激烈。岳珂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布袋和尚颂》正是岳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他以布袋和尚的形象为喻,表达了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的重要性。诗中的“布袋”象征着广阔胸怀和包容万象的精神境界,寓意着作者在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忧患时,依然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