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寂静的夜里,我独自怀念远方的故乡,耳畔传来悠扬的钟声,却无法安睡。

去完善
释义
秦关:泛指故乡;未眠客:指诗人自己,夜晚难以入眠。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景抒情,首联点明地点和情境,描绘出一幅行旅停驻的画面。颔联通过“浩浩”“冥冥”两个叠词渲染了壮阔而苍茫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气势。颈联则由动到静,从人的归宿到飞鸟栖息,进一步烘托出傍晚的宁静与孤寂。尾联回归内心世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既有宏大的空间感,又蕴含细腻的情感,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夕次盱眙县》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9年,当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因为水路阻塞,不得不暂时留在盱眙县(今江苏淮安市盱眙县)。
在那个时候,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政局不稳,民生疾苦。韦应物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文人,他关注时事,关心民生,因此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百姓困苦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尽职为民的愧疚之情。
此外,韦应物的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唐朝经济发展的状况。盱眙县位于淮河沿岸,是唐朝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之一。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这里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韦应物在诗中描述了“淮水东南阔,无舟楫不相通”的景象,揭示了战后交通受阻、商业凋敝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