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普化庵
贪玩水云乡,来迟到夕阳。
舣舡依钓石,欹枕借禅床。
衾薄疑秋老,茶多觉夜长。
节庵湖海客,语下不寻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沉迷于水云间的景色,到达时已经夕阳西下。
停船靠在钓鱼石旁,斜靠在枕头上借用禅床休憩。
被褥单薄让人怀疑是秋天已至,喝了很多茶感觉到夜晚漫长。
节庵是走南闯北的江湖客,说的话总是不同寻常。
去完善
释义
1. 宿:在...过夜,住宿。这里指在普化庵留宿。
2. 水云乡:指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的地方,也可以形容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生活。
3. 迟:晚,比预定的时间或季节晚。
4. 舣舡:泊船靠岸。舣,使船靠岸。
5. 钓石:钓鱼的地方,一般指岩石上的钓鱼台。
6. 欹枕:斜倚枕头。
7. 借禅床:借用僧人的床铺。
8. 衾薄:被子轻薄。
9. 秋老:秋天即将结束。
10. 茶多:茶叶泡得多。
11. 语下:话中,言语之间。
12. 不寻常:不同一般,表示非同小可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水云乡的隐居生活的诗。诗人以“贪玩”起笔,表达了对于水云乡美景的喜爱之情。接着,他描述了夕阳时分泊船于钓石边的景象,以及倚靠在禅床上品茶赏夜景的闲适生活。通过描写稀疏的被子和茶汤的浓重,诗人巧妙地传达了秋天的凉意和夜晚的漫长。最后,他与湖海客谈论诗书,展现出非凡的才情与志趣。整首诗充满了宁静、悠然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普化庵》是南宋文人陈郁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即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文人墨客们多愁善感,逃避现实,追求隐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诗的创作时期,陈郁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原本家境贫寒,但在文学上颇有建树,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太常博士等职位。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遭到排挤和打压,内心苦闷。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他选择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政府却无力抵抗,导致民不聊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归隐山林,以诗酒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陈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的《宿普化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