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曾子固龙图书

标题包含
上曾子固龙图书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齐名。 张耒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13岁时就写出了《函关赋》,受...查看更多
妃拉比雅
去完善

译文
我曾经说过,君子的文章,并不浮于他们的品德。他们性格中的刚柔、缓急,表现在文章的繁简、舒敏之中,一切都源于真诚,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强辩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就像楚人一定要说楚话,秦人一定要穿秦服一样。因为他们的言语不浮于内心,所以通过他们的言论可以探索他们的道德和志向,无法被掩盖。古人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言语,就无法了解这个人。然而世上有些困惑的人,只知道言语和品德不能相通,他们相信一个人的言论,却怀疑他的行为。唉!这些人只看到一方面,却不知君子的文章确实来自于他们的品德,这与那些没有品德却有言论的人地位是不同的。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最喜欢阅读的是左氏和《离骚》这类书籍。左丘明的文章很美,但他的行为事迹没有在后世流传,难以考察。屈平的仁爱之心,使他无法忍受自己独善其身。他的语言气势磅礴,立意高尚,因此他的言辞反复曲折,开始时让人觉得繁琐,左顾右盼,中间又觉得迂回,然而他心中的真诚痛苦,使他的言辞周密而无厌倦。考察他的作品结尾,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仁爱之心是出于愤怒而不是怨恨,他的与众不同是为了自我清洁而非自私,他的悲伤和哀叹始终无人理解,所以他剖开心扉,明确想法以求自立,这就是屈原的忠诚。因此他的文章就像明珠美玉,美丽而令人愉悦;像秋天的夜露,让人感到寒冷;像神仙的云烟,高远而不可触及。只有通过他的言辞来考察他的行为,难道会有不符合的吗? 从三代以来,我最喜欢的作家就是太史公和韩愈。司马迁奇特豪迈,年轻时周游天下,结交英雄豪杰。他的学问擅长探究前世的轨迹,敢于发表意见,以至于遭遇灾祸。因此他的文章疏朗明了,简约而奔放。只是因为他一生的心志郁结在胸,所以在文章的末尾,时常流露出感慨却无法宣泄的情感。韩愈的文章就像先王的华服,
妃拉比雅
去完善
释义
1. 曾子固:北宋文学家曾巩的字。 2. 楚声、秦服:比喻诗文风格跟作者个性、地域文化的关系。 3. 左氏:左丘明的简称,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4. 《离骚》: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5. 丘明:即左丘明。 6. 屈平:屈原名平,此处“屈平之仁”意指他的仁爱之心。 7. 怼:抱怨、恼怒。 8. 剖志决虑: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9.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10. 太史公: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尊称。 11. 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字。 12. 疏荡明白:语言质朴而不繁杂。 13. 简朴而驰骋:行文简洁但奔放。 14. 感激而不泄:情感浓烈而不随意宣泄。
妃拉比雅
去完善
赏析
《上曾子固龙图书》张耒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文章的见解,认为君子的文章应该与其品德相符,展现出真实的个性。同时,作者通过对比楚人和秦人的特点,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 诗中提到自己年轻时喜欢阅读左氏和《离骚》等经典作品,赞美了它们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情感。特别提到屈原的作品,虽然初看似乎复杂繁琐,但深入理解就会发现其中的真诚和深沉的情感。这种真诚和深沉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如同明珠美玉般美丽,又如秋风夜露般感人。 最后,诗人表示最喜欢的是太史公和韩退之的文章。他们二人的文章各具特色,前者疏荡明白,后者简朴而驰骋。他们都因为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所以他们的文章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妃拉比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曾子固龙图书》是北宋诗人张耒于熙宁二年(1069年)创作的。当时,王安石变法已经开始,朝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耒作为新科进士,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从科举及第到入仕为官的人生转折,而曾子固则是他在翰林院任职时的上司。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共同见证了北宋社会政治的变迁。 在这个时期,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旨在富国强兵,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争议。张耒作为一个初入官场的年轻文人,对于变法的态度可能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可能会对改革的理想抱有期待;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对于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感到困惑和担忧。这种复杂的心境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写给曾子固的诗中会提到“龙图”这一典故。 “龙图”源于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典故,形容才学出众的人物。在这里,张耒可能是以此表达自己对曾子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能成为像曾子固那样有才华、有担当的官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
妃拉比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