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标题包含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祖籍河北大名县,后迁居福建崇安。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张”。 张元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杨雯諪🚲
去完善

译文
夜色深沉,暗处的蟋蟀悲鸣着,屋檐下的花儿纷纷落下。突然感到一丝凉意,窗帘和帷幕随之被掀开,香气环绕在屏风的一角。让人遗憾的是,归来的鸿雁,它的情意如同秋天的云彩般淡薄。想要写信表达情感却难以传递,只能孤独地承受这份寂寥,忘记了曾经的约定。
杨雯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洛滨:即洛水之滨。洛水,黄河支流,发源于中国陕西省。 2. 筠溪:竹林间的溪流。 3. 清夜沉沉:形容夜色静谧而深沉。 4. 暗蛩:指黑夜里的蟋蟀。 5. 檐花:房檐上的花朵。这里可能指雨滴。 6. 乍凉:突然感到凉爽。 7. 屏山:屏风。 8. 堪恨:令人遗憾。 9. 归鸿:失群的鸿雁,比喻远离故乡的人。 10. 秋云薄:秋天的云层稀薄。
杨雯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借清夜、虫鸣、檐花等意象描绘了幽静、寂寥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孤独的心境。同时,通过“归鸿”和“情似秋云薄”的比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书信难寄的无奈。最后两句“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更是直抒胸臆,感慨昔日约定已成空,只剩下无尽的寂寞。全词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杨雯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作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这时期,张元干身为官宦,辗转各地,曾在临安、豫章等地为官,经历了宋金和议的波折。他本是一位热心国事的人,但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屈辱求和,使他忧心如焚。在张元干心中,抗金的信念始终未曾改变。 在时代背景方面,公元1162年的中国正处于北宋末期,战乱频繁,尤其是金兵南下,对中原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元干渴望恢复中原,重建家园,所以在此词中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杨雯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