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
花开不是辛夷种,自得凝香绕紫苞。昨夜月明庭下看,恍疑罗袖拂琼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是辛夷所开非辛夷种子,自行凝聚香气环绕紫花苞。昨晚在明亮的月光下的庭院中观看,恍惚觉得如用罗袖轻拂琼瑶般美好。
去完善
释义
《玉兰》是南宋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下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辛夷种:这里指辛夷花,即玉兰花的一种。辛夷是中国古代对玉兰花的一种称呼。
2. 自得:自然地得到,此处表示玉兰花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3. 凝香:凝聚的香气,形容玉兰花香气浓郁。
4. 紫苞:紫色的花蕾,这里用来描述玉兰花的花苞。
5. 昨夜:昨晚。
6. 月明:月光明亮。
7. 庭下看:在庭院中观看。
8. 恍疑:仿佛觉得。
9. 罗袖:丝绸长袖,这里用来形容月影投射在地面上的光影。
10. 拂琼瑶:拂过琼瑶,意指月色映照下的玉兰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玉兰为题材,通过对玉兰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首句“花开不是辛夷种”中,“辛夷”指的是一种花卉,这里用以对比玉兰,强调玉兰并非普通的辛夷种。接下来的“自得凝香绕紫苞”描绘了玉兰花独有的特点——香气浓郁且花瓣呈紫色。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句“昨夜月明庭下看”描述了诗人观赏玉兰花的情景。月明之夜,诗人于庭院之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和傲立的玉兰花,营造了宁静美好的氛围。而“恍疑罗袖拂琼瑶”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被玉兰花的美丽所吸引,仿佛看到有罗袖轻轻拂过美丽的玉兰花,意境优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兰》是明代画家、诗人陈淳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在这段时间里,陈淳主要生活在中国江南地区,他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后因反对宦官乱政而辞官归隐。陈淳的画作和诗歌都受到了当时文人画家的影响,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和理想。
在明朝嘉靖年间,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但又有一定动荡的时期。此时,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导思想,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的启蒙思想也开始兴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淳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
《玉兰》这首诗以玉兰花为对象,通过对玉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玉兰花的形象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陈淳作为一名文人的才情和他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