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杂咏 江梅
园林尽摇落,氷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园林都已凋落,只有冰雪与之相配。
宣告春天来临的信息,梅花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完善
释义
1. 园林:指的是学校和书院的庭园。
2. 尽摇落:所有的花木都已经凋谢。
3. 冰雪:比喻冬天的寒冷环境。
4. 独相宜:唯有江梅适应这种寒冷的环境。
5. 预报:预告,提前告知。
6. 春消息:春天的到来。
7. 花中第一枝: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古人视其为春天来临的标志,故称“花中第一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梅在寒冷冬天里的独特美丽。诗人通过对比其他凋谢的园林景色,突出了江梅凌寒盛开的坚韧品质。同时,江梅作为春天的“预报员”,提前向人们传递了万物复苏的气息,展现了它傲骨争艳的精神风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江梅赋予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院杂咏 江梅》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王十朋之手,创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王十朋在江州任官,任职期间游历了许多书院,并在书院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江州书院的一次聚会中,偶然间看到了一株梅花,由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王十朋正处于中年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佳绩,但因政治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在江州任职期间,他的政治抱负得到了实现,但他仍感叹时光荏苒,青春易逝。这种感慨也体现在《书院杂咏 江梅》这首诗中。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教育事业,希望通过培养人才来振兴国家。江州书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汇集了一批有志向、有才能的学者,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传播文化知识。王十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这首描绘书院景象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