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峰诗 其二
凄,清。
露重,月明。
纱帽湿,裌衣轻。
路险仆倦,石危马惊。
近市火数点,出林钟一声。
客子征鞍暂解,仙家云关未扃。
浊酒三杯投倦榻,梦回画被写吟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冷寂,清幽。
露水重重,月色明亮。
帽子湿润,衣服轻薄。
道路险阻令仆疲惫,石头尖锐让马匹惊慌。
临近集市有几处灯火,走出树林传来钟声回荡。
旅人短暂休息在马背上,仙人未曾关闭云雾缭绕的门扉。
倒入浊酒三杯放在疲倦的床榻上,梦境中画出被子抒发情感。
去完善
释义
《第一峰诗 其二》张矩注释:
1. 凄清:指环境冷清。
2. 露重:露水较多。
3. 月明:月亮明亮。
4. 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这里借指文人墨客。
5. 湿:淋湿了。
6. 裌衣:用双层布料制作的衣物,适合春秋季节穿着。
7. 路险仆倦:道路险峻,随从疲惫。
8. 石危:石头危险,指山路崎岖。
9. 马惊:马受到惊吓。
10. 近市:靠近市区。
11. 火数点:指几点灯火。
12. 出林钟:山林中的钟声。
13.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
14. 征鞍:指骑马远行。
15. 暂解:暂时休息。
16. 仙家:神仙家,指道观。
17. 云关:云雾弥漫的山门。
18. 未扃:没有关闭。
19. 浊酒:质量一般的酒。
20. 三杯:三碗。
21. 投倦榻:倒在疲倦的床上。
22. 梦回:做梦醒来。
23. 画被:有图案的被子。
24. 吟情:抒发情感的诗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清幽的景色、繁复的内心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在首句“凄,清”中,诗人通过对比两个词来体现景色的特点,既展示了夜晚的氛围,又让读者感受到其内心的感受。接下来的诗句“露重,月明”则描绘了夜间露水的沉重与明亮的月光,进一步渲染了寂静的夜晚气氛。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纱帽湿,裌衣轻”表现出诗人在旅途中跋涉的辛苦,同时暗示着天气的寒冷。而“路险仆倦,石危马惊”则形象地展示出了路途的艰险和疲惫。紧接着,“近市火数点,出林钟一声”描绘了夜幕下的远景,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接下来的诗句“客子征鞍暂解,仙家云关未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虚幻的画面,使诗歌意境变得飘渺空灵。最后两句“浊酒三杯投倦榻,梦回画被写吟情”则是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象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一峰诗 其二》是南宋诗人张矩的作品。据史书记载,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又受到金国的压迫,政治环境颇为复杂。
在这个时期,张矩虽然出身名门,但家道中落,一生仕途坎坷。他曾多次科举不第,直到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出谋划策。
在这首诗中,张矩以第一峰为主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他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寓意着中华民族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奋发向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