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静游亭

标题包含
静游亭
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 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阶高处有安静游览的休息处,度过一年时光,秋天来临,红叶飘零令人感到惊喜。县令领会了山中僧人的用意,不让喧闹的音乐声打扰到此处的高雅。
去完善
释义
1. 石磴:指用石头砌成的台阶或坡道。 2. 高轩:高大的房屋,这里指亭子。 3. 榜:在文中是动词,意为匾额。 4. 度年:度过一年。 5. 红叶:秋季时叶子的颜色变为红色,故称红叶。 6. 惊秋:引起对秋天的感叹。 7.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称呼。 8. 会得:领会,理解。 9. 不放:不允许。 10. 上头:上面,此处指山顶。
去完善
赏析
程师孟的《静游亭》通过描绘静游亭周围的自然风光,传达了诗人渴望宁静、远离喧嚣的生活态度。首先,诗人在描述静游亭时,使用了“石磴高轩”一词,暗示了亭子的高耸和威严,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对静游亭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度年红叶少惊秋”则是对秋天景色的一种抽象描绘,意在强调岁月的流转,并以此反映出诗人的深沉思考。最后两句“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静游亭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景,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世俗享乐的摒弃。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静游亭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游亭》是南宋诗人程师孟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65年左右。在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富足。此时的程师孟已经告老还乡,过上了悠闲的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描绘田园风光和表达隐逸思想为主。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上采取保守态度,对外政策也偏于求和。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程师孟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远离政治斗争,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他在《静游亭》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