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军五首 其三
先锋才攻门,后军已登陴。拔都不怕死,直上搴贼旗。马前献逆首,脚下踏死尸。长河走败船,疾遣飞将追。幕中作露板,应有傅修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士们勇敢地冲向前方,奋力攻打敌人的大门;后续部队紧随其后,迅速占领城墙。
勇敢的将领无所畏惧,勇猛地向上攀爬,夺取敌人的旗帜。他们的马前放着敌人的头颅,脚下踩满敌人的尸体。
战局变幻莫测,敌人的船只溃败而逃,战士们迅速行动,派遣勇猛的将领追击敌人。在指挥部里紧急商议对策,准备给友军发布命令。
去完善
释义
1. 先锋:比喻在前面冲锋陷阵的人。
2. 攻门:进攻城门。
3. 后军:行军时位置在后的军队。
4. 登陴:攀登城墙。
5. 拔都:勇士。
6. 不怕死:勇于冒险,不怕牺牲。
7. 搴贼旗:指夺取敌军的旗帜。
8. 马前献逆首:指在马前献上敌人的首级。
9. 败船:指被击败的船只。
10. 疾遣:迅速派遣。
11. 飞将:勇猛的将领。
12. 幕中:幕府之中,指军事指挥部。
13. 露板:古代公文的一种,用于发布紧急命令或通报情况。
14. 傅修期:古代传说中的贤臣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战的战争场面。诗歌通过描述战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英勇形象,展现出一种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诗人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战争中的紧张与激烈,以及战士们的勇敢与果断。诗中的“拔都不怕死”和“直上搴贼旗”两句,充分表现出战士们无畏生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此外,诗人还通过对“马前献逆首,脚下踏死尸”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突显了胜利的来之不易。而结尾的“幕中作露板,应有傅修期”则暗示了胜利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战争氛围,展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给人以深刻的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出军五首 其三》是元代诗人张翥在元顺帝至正年间(约公元1340年)所创作的诗歌。当时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乱不断。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张翥在人生旅途中历经磨难,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民间的疾苦,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溢于言表。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惨烈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境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