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标题包含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森马
去完善

译文
燕子轻盈,黄莺柔美,仿佛又在梦中见到。漫长的夜晚如何能让薄情人知晓?春天的开始早已被思念渲染。离别后的书信,离别时的针线,离别的灵魂暗暗追随远行的人。淮南的明月照耀着千山的寒冷,幽暗中归来却无人照料。
森马
去完善
释义
1.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指作者梦中见到美丽轻盈的恋人。 2. 华胥:指梦境。 3. 争得:怎么知道。 4. 薄情:指作者自己。 5. 相思:指恋人对作者的思念之情。 6. 针线:指恋人为作者准备的衣物。 7. 离魂:指分离的忧伤情绪。 8. 郎行:指作者离去的地方。 9. 淮南:指淮河流域地区。 10. 冥冥:形容月光暗淡。
森马
去完善
赏析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一首佳作。这首词以燕燕、莺莺的轻盈与娇软描绘出梦幻般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在离别之后,书辞与针线成为了寄托哀思的象征,离魂仿佛随着郎君远行,渐行渐远。结尾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无尽感慨。
森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于丁未年(公元1187年)所作。此时正值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土分裂,民生疾苦。 姜夔生活于战乱年代,历经沧桑,一生贫困潦倒。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脱颖而出,怀才不遇之感始终萦绕在心头。此词的创作时间正处于他从沔东赴金陵的旅途中,沿途所见皆是战争留下的疮痍,百姓流离失所,生计维艰。 同时间段内,南宋朝廷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的努力下,局势相对稳定。然而,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却愈演愈烈,权臣秦桧独揽大权,压制异议,排除异己。在这种背景下,姜夔深感无力回天,只能借词抒发胸中感慨,表达对家国破碎的痛惜以及对战乱的忧虑。
森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