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词

标题包含
古词
一合相思泪,临江洒素秋。碧波如会意,却与向西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群玉,字文山,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信息: 1. 籍贯与家世:李群玉是唐朝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 2. 早年经历:李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古文可以翻译为:“满怀思恋的泪水,在江边洒向萧瑟的秋天。清澈的江水仿佛理解我的心意,但最终还是向西流淌而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词:指古代诗词,这里具体指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诗篇。 2.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广义,衡州(今湖南衡阳)人,以诗名显。他个性刚毅,具有崇高的气节,著作流传下来的有《李群玉诗集》。 3. 一合相思泪,临江洒素秋:表达诗人在秋天里面对江水的思念之情。"一合"指一种情绪相合;"相思泪"表示因思念而产生的泪水;"临江"指靠近江边;"素秋"指的是秋季。 4. 碧波如会意,却与向西流:这句诗描述了江水似乎理解诗人的情感,却仍然朝着西方向前流动,意味着即使明白诗人的感受,生活仍会继续前行。其中,"碧波"指江河中的水流;"会意"指理解别人的心思或言语;"却"表示转折,"向西流"指水面向西流动。
去完善
赏析
《古词》的意境深沉而独特,开篇两句“一合相思泪,临江洒素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到来之际,面对江水思念远人的情景。诗人以“相思泪”来形容自己的情感,表达了浓烈的哀愁和深深的挂念。而“临江洒素秋”则巧妙地传达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寂寥景象,让人联想到诗人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期盼。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出“碧波如会意,却与向西流”,这两句极具象征意义,看似写江水的流向,实则在隐喻时间的流逝以及自己难以言状的思绪。江水“向西流”暗示了时光的荏苒和空间的隔绝,寓情于景,生动地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景、江景的描绘,成功地营造了苍凉沉郁的氛围,同时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之中,使诗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沉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词》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描绘江上秋夜美景的诗篇。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要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内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诗人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人李群玉生活在江南地区,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也是诗歌创作的沃土。 其次,我们要了解诗人李群玉的人生际遇。李群玉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没有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最后,我们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唐朝,诗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当时的文人墨客常常以诗会友,以诗言志。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群玉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词》这首诗的产生,是诗人李群玉在生活困境中,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