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山述怀

标题包含
登山述怀
抆泪别妻子,登山望归舟。 舟远望不及,岩溜鸣咿嚘。 足茧坐绝顶,晚色忽已稠。 凄其杜宇声,问我胡为留。 抚襟独浩叹,泪下不可收。 三年足别离,此泪良有由。 区区驹隙中,为形役不休。 为形役尚可,为人役何求。 渊明独何人,我乃如拘囚。 亲老方倚门,甘旨谁供羞。 子幼未知学,择师谁与谋。 鬼蜮闪光怪,虎豹嘷昏幽。 世路委丛棘,吾道若缀旒。 岂无知我者,应谓我心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杜范"这个人物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擦干眼泪告别妻子,登山去眺望归舟。 船只遥远看不到,山间滴水响个不停。 在山顶盘膝坐下,发现夜色忽然变浓。 周围传来孤独的杜鹃声,似乎在问为何在此停留。 抚摸衣襟独自叹息,泪水止不住地流。 三年的离别实在太长了,这泪水实有其因。 在时光之沙漏中,我们被生活所累,无法停歇。 即使为了生活也不该如此劳累,那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陶渊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而我是像被囚禁了一般。 双亲年老需要照顾,美味佳肴却无人供养。 孩子还小不知道学习,我却不知道该找哪个老师来教导。 鬼魅闪耀着诡异的光芒,虎豹嚎叫在昏暗的森林。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我的信念仿佛丝线一般脆弱。 难道就没有理解我的人吗,他们应该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1. "妻子":这里指杜范的妻子和儿女。古代常将妻子和儿子合称为"妻子"。 2. "望归舟":这里的"望"是动词,表示看;"归舟"指的是回家的船只。整句话意思是看向回家的船只。 3. "舟远望不及":形容船已经离得太远了,无法看到或到达。 4. "岩溜":即泉水从岩石上流下的声音。 5. "鸣咿嚘":形容泉水的声音,"鸣"是发出声响,"咿嚘"是拟声词,模仿泉水流动的声音。 6. "足茧":脚掌上的茧子,这里是指走了很多路的辛苦。 7. "晚色":傍晚的景象。 8. "凄其":形容声音凄凉。 9. "杜宇声":杜宇,鸟名,也叫杜鹃,叫声凄厉。 10. "胡为留":"胡为"是为什么的意思,"留"是留下。整句话问为什么留下来。 11. "抚襟":用手抚摸着衣襟,表示心情激动。 12. "良有由":确实是有原因的。 13. "区区":小,少,不重要的意思。 14. "驹隙":形容时间短暂,像马在缝隙中一闪而过。 15. "为形役":被形体所驱使,指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而忙碌奔波。 16. "为人役":为他人所驱使,指为了谋生而从事某些事情。 17. "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 18. "我乃如拘囚":我就像被拘束的囚犯一样。 19. "亲老":父母年迈。 20. "方倚门":形容父母在家盼望子女回来。 21.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孝养父母的食物。 22. "谁供羞":"供羞"是准备食物的意思,"谁供羞"是说谁来负责准备食物。 23. "子幼未知学":孩子年幼还没有开始学习。 24. "择师谁与谋":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应该找谁来商量。 25. "鬼蜮闪光怪":形容阴暗的角落里出现了奇怪的光亮。 26. "虎豹嘷昏幽":形容虎豹在昏暗的地方嚎叫。 27. "世路委丛棘":形容人生道路充满了困难和荆棘。 28. "吾道若缀旒":"吾道"是我追求的道路,"缀旒"是装饰品,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追求的道理想象装饰品一样无足轻重。 29. "应谓我心忧":别人应该能够看出我的内心忧愁。
去完善
赏析
《登山述怀》是南宋诗人杜范创作的一首描绘离别哀愁的诗歌。诗人在登山时回顾自己的离愁和牵挂,表达出深切的家国情怀和人际关怀。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抆泪别妻子,登山望归舟”,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告别亲人、独自登山的场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不舍。其中“望归舟”表现诗人期盼家人团聚的心情,也寓含着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 颔联“舟远望不及,岩溜鸣咿嚘”,描述了诗人在山上遥望归舟,却只能听到山涧瀑布的喧嚣声,传达出诗人在思亲过程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惆怅。 颈联“足茧坐绝顶,晚色忽已稠”,表现了诗人登上山顶时的疲惫和晚色的变化。此处通过“足茧”展现出攀登过程的艰难,以及“晚色忽已稠”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暗示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强烈。 “凄其杜宇声,问我胡为留”,通过杜鹃鸟的哀鸣衬托出诗人内心孤独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困惑与无奈。 “抚襟独浩叹,泪下不可收”,进一步展示出诗人思念家人时的悲痛之情。其中“抚襟”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情感的涌动,“泪下不可收”则展现出诗人悲伤至极的状态。 “三年足别离,此泪良有由”,揭示了诗人离家已有三年之久,更强调了这次离别的漫长和痛苦。其中的“良有由”表明诗人泪水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源于深深的思家之情。 “区区驹隙中,为形役不休”,诗人反思自己为了生活而被束缚在繁琐的事务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为形役尚可,为人役何求”,诗人从被生活所累的思考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质疑那些只追求名利地位的人,体现出诗人独立的人格追求和社会责任感。 “渊明独何人,我乃如拘囚”,诗人将自己和陶渊明进行对比,表达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束缚,强调了自己与陶渊明的共通之处——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亲老方倚门,甘旨谁供羞”,诗人担忧年老的父母在家等待,而自己却不能尽孝,这种情感困扰使诗人更加痛苦。其中“甘旨”表示孝顺父母的美德,流露出诗人对父母的关爱和责任。 “子幼未知学,择师谁与谋”,诗人牵挂年幼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流露出对孩子的担忧和期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和责任。 “鬼蜮闪光怪,虎豹嘷昏幽”,描述了社会环境的险恶与人心的难测。其中“鬼蜮”和“虎豹”象征恶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导致世风日下。 “世路委丛棘,吾道若缀旒”,意味着诗人感慨自己所坚守的道义和精神在这充满荆棘的世界中难以发扬光大。其中“缀旒”意味着零散、无依,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在这险恶环境中感到迷茫和无助。 “岂无知我者,应谓我心忧”,诗人相信在这世界中一定有理解自己的人,能理解他的忧虑和痛苦。这种情感寄托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仍抱有希望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山述怀》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杜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左右,杜范任太常博士时期。在这个时期,杜范才刚步入官场,怀着满腔热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绍定年间,国家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由于金朝战败南逃,中原大片土地被蒙古占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内部则政治腐败,士风日下,权臣当道,民生疾苦未能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南宋疆土受到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面对危机,朝廷却束手无策,政治腐败导致国力日益衰弱。 杜范在这时期看到国家的衰颓之势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深感忧虑。因此,他登临山巅,眺望远方的景色,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写下了这首抒怀诗。在诗中,他以登山为引子,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挂念,以及对朝政昏庸的不满和对战乱的痛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