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意

标题包含
秋意
庭前梧叶雨晴后,江上荻花风起时。 凉透书窗人未觉,葛衣竹簟已先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蒙谷,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宋理宗宝祐、景定年间(1253-1264)在世。 黄庚的诗才横溢,他的诗风清丽婉约,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传颂,被誉为“江南才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院子前的梧桐叶在雨后放晴,江边的芦苇花在风起时翻飞。 微凉的空气穿透窗户,但人们还未察觉,而身上的葛布衣和竹席已经提前感知到了这份凉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庭前梧叶:指庭院前面的梧桐树叶。梧叶是古人对梧桐树叶的简称。 2. 江上荻花:指江边的水草芦苇之花。荻花是对水草芦苇之花的古称。 3. 凉透书窗:指秋意渐浓,气温变凉,透过窗户感觉到秋天的气息。 4. 葛衣竹簟:指用葛麻和竹子制作的衣物。葛衣是一种以葛麻为原料的衣物;竹簟是指用竹子编织的凉席。 5. 先知:指物体或生物能预先感知到某种变化。这里用来形容葛衣和竹簟能提前感知到秋天的凉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景色中的细节变化以及人的感知。诗人通过对“庭前梧叶”和“江上荻花”的描绘,勾勒出了秋天的氛围。而“凉透书窗人未觉”则表现了人在享受温暖的同时,并未意识到外界气候的变化。而“葛衣竹簟已先知”则揭示了物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暗含了人因感受迟钝而未察觉自然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意》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黄庚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正值宋、金、蒙古三国鼎立的特殊时期。在这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然而北方中原广大地区已沦入金国和蒙古的统治之下。 诗人黄庚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他在青年时期参加了科举考试,但由于时局动荡和个人才情不足等原因未能中举。黄庚曾在南宋宫廷任职,但因性格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 在《秋意》这首诗中,黄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秋风萧瑟中的感慨。他通过对“雁”这一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黄叶舞西风”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种深沉的情感正是基于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下产生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