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离
静女不下堂,游子志四方。
五花骄马金络脑,出门仆从生辉光。
草青沙软湿春雾,玉蹄联翩踏花去。
楼头明月阙又圆,西风一夕生庭树。
明珰缀以木难珠,锦衣系以貂襜褕。
青眉玉颊为谁好,天阔飞鸿无素书。
今年花落容华在,明年花发容华改。
离鸾别鹄不自怜,人生难得长少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丽女子不愿离开堂屋,远游的男子却壮志满怀。
宝马头戴华丽的金色笼头,出行时随从照耀着光辉。
绿草地和湿润的沙地环绕着春天的薄雾,洁白的马蹄匆匆踏过繁花。
高楼顶上的月亮盈缺轮回,西风吹拂着庭院里的树木。
明亮的耳环镶嵌着珍贵的木难珠,华美的衣裳上连接着高贵的貂皮。
姣好的面容如碧玉般温润,宽阔的天空中鸿雁无声无息。
今年的花朵凋落而容颜犹在,明年的花开又会改变什么?
离别的鸾鸟和别鹄不必自怜,人生难得青春常在。
去完善
释义
静女:指贞静的女子。
志:志愿,志向。
五花骄马:形容骏马毛色斑斓。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勒子。
仆从:跟随侍候主人的随从人员。
辉光:光辉。
草青沙软:描绘春天的景色。
湿春雾:雾气湿润的春季。
玉蹄:形容马的蹄子洁白如玉。
阙又圆:描述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景象。
西风:秋季的风。
庭树:庭院里的树木。
明珰:明亮的耳坠。
木难珠:一种珍贵的宝石。
锦衣:华丽的衣服。
貂襜褕:貂皮制成的风衣。
青眉玉颊:形容女子的美丽容颜。
天阔:天空辽阔。
飞鸿:飞行的大雁。
素书:书信。
花落容华在:花朵凋谢,但女子依然美丽。
容华改:容颜老去。
离鸾别鹄:比喻离别。
长少年:长久的少年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词。诗人通过对静女(即待字闺中的女子)和游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篇“静女不下堂,游子志四方”,描述了静女与游子的形象。静女深居简出,而游子则雄心壮志地闯荡四方。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接下来的几句,“五花骄马金络脑,出门仆从生辉光”、“草青沙软湿春雾,玉蹄联翩踏花去”,描绘了游子的豪放场面。他的马儿装饰华丽,仆从跟随左右,骑着骏马在春天的原野上奔腾。这些景象都展示了出游子豪放不羁的性格。
紧接着,“楼头明月阙又圆,西风一夕生庭树”,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无论是楼头的月亮缺了又圆,还是西风吹拂下的庭院树木,都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这也寓意着人生中的聚散离合,总是伴随着岁月的痕迹。
接下来,“明珰缀以木难珠,锦衣系以貂襜褕。青眉玉颊为谁好,天阔飞鸿无素书。”这四句描绘了静女的美丽与哀愁。她头戴木难珠制成的耳环,身着华丽的锦衣,然而那美丽的容颜和无尽思念却是为谁而留呢?鸿雁传书的愿望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也难以实现。
最后,“今年花落容华在,明年花发容华改。离鸾别鹄不自怜,人生难得长少年。”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这是自然的规律。即使分离的鸟儿也能自我安慰,但人生的青春年华却难以长久留存。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离别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别离》是南宋诗人王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即南宋绍兴十八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压力之下,边疆战事频繁,国家政治局势紧张。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他少年时期就以博学多才著称,历任郡守、监察御史等职。然而,由于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北伐,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在《远别离》创作时,王炎正遭受着政治失意和个人失落的双重困扰。
在此背景下,王炎通过《远别离》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以远行别为依据,描绘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离家后的思乡之念。全诗情景交融,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园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