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冀州道中

标题包含
冀州道中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丁宁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我知老意仁,缓缓驱仆夫。 窃问老何族?云是奕世儒。 自从大朝来,所习亮匪初。 民人籍征戍,悉为弓矢徒。 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 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 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 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 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 踌蹰向苍天,何时更得甦? 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冕(1325年-1380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浙江义乌人。他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尤以画梅著称,有“画梅圣手”之誉。 王冕出身贫寒,幼年时曾靠替人放牛为生。他聪明...查看更多
幸运的羽毛
去完善

译文
我在冀州的路上行走,默默回想古代的皇城。 这里的水土已不是从前,《禹贡》上的描述也已不同。 城市和村坞相似,雨雪使得道路更加艰难。 草木丛中聚集了冻住的鸟儿,狐狸在枯木旁咆哮。 寒云缠在我头巾上,寒风撕裂我的衣衫。 每当我抬头呼气,冻僵的冰凌挂满胡须。 每个驿站都能看到炊烟,路边的人家却稀少。 买不到小米,也买不到浊酒。 土房的桑树根部,似乎有点像酒馆。 我在徘徊间询问当地的老者,是否能借我用一下厨房? 老者高兴地笑着迎接,过来拉住我的衣角。 他用热水温暖我的手,用热炕温暖我的身体。 他再三嘱咐我不要洗脸,洗脸会伤害皮肤。 我知道老者的善意,便慢慢引导我的仆人。 我私下里问老者是什么民族?他说他们家世代都是读书人。 自从大朝来临以来,他们所学的并非最初的学问。 因为要服兵役,人们都成了弓箭手。 即使有好的子孙,也不过像狗和猪一样。 到现在他已经成了老翁,却不认识一个字。 他没有地方去查证典故,也不知道礼义有什么约束。 当他谈论起祖父的时候,悲痛深入骨髓。 我听说这些不禁长叹,与他握手却无言以对。 面对苍天,我彷徨无助,不知什么时候能恢复生机。 我只能默默流泪,挥手告别,向西南的方向走去。
幸运的羽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冀州:古代九州之一,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河北省中南部以及山东省西北部地区。 2. 古帝都:指历史上的冀州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如商朝的邢邑、战国时期赵国的邯郸等。 3. 禹贡书:《尚书·禹贡》篇,记载了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地理情况。 4. 村坞:乡村中的小型居民聚居地。 5. 载涂:指道路泥泞不堪。 6. 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7. 冻禽:受冻的鸟类。 8. 狐狸啸枯株:狐狸在枯萎的树干下嚎叫。 9. 褴:一种无领的大衣。 10. 盱衡:仰视,表示抬头看天。 11. 冻凌:冰棱,形容天气寒冷。 12. 小米:指粟米,即北方常见的谷子。 13. 浊醪:未过滤的米酒,此处指代一般的酒。 14. 酒垆:卖酒的柜台。 15. 野老:农村老人。 16. 袂:衣袖。 17. 炉:用泥土砌成的简易火炕。 18. 丁宁:嘱咐,告诫。 19. 矧: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20. 奕世儒:世代读书的人家。 21. 大朝:指金朝。 22. 征戍:征兵入伍。 23. 弓矢徒:弓箭手,指军队。 24. 犬与猪:形容愚钝无知。 25. 痛入骨髓余:痛苦到极点。 26. 忽太息:突然深深地叹息。 27. 执手:握手。 28. 踌蹰:犹豫不定。 29. 苍天:青天,此处意为命运。 30. 更生:重新获得生机。 31. 饮泣:哭泣无声,形容悲伤至极。 32. 西南隅:西南角落。
幸运的羽毛
去完善
赏析
《冀州道中》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通过对冀州风土人情的描绘,反映出元代社会的风貌以及作者的忧虑和关切。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历史的思考。 首联“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诗人以自己在冀州的行程开篇,通过对比古今帝都的变迁,引出对历史、文化和地理的思考。 颔联和颈联“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描绘了冀州的地貌和环境,显示出其与古代的差异以及自然景观的荒凉。 接下来,诗人以寒冷的天气为背景,通过自身感受进一步描绘出冀州人民的贫困和艰辛生活,如“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同时,诗人在行进过程中发现,沿途很少看到有人居住,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甚至无法买到小米和浊醪,如“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诗人通过与一位老者的交流,了解到这位老人曾经是一位儒士,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已不再识字,如“窃问老何族?云是奕世儒。自从大朝来,所习亮匪初。民人籍征戍,悉为弓矢徒。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 而谈及他的祖父辈时,老者更是悲痛欲绝,这也引发了诗人的同情和忧虑,如“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 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感叹不已,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繁荣,如“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踌蹰向苍天,何时更得甦?” 总之,《冀州道中》以旅行者的视角展现了元代社会的贫困景象,通过对冀州风土人情的描绘,以及对老者命运的感慨,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幸运的羽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冀州道中》是元代著名诗人王冕的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段时间里,王冕曾多次离家远游,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对社会的认识。这一经历使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时代背景方面,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外,由于战乱、灾荒等因素,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王冕的诗歌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还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
幸运的羽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