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

标题包含
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
我计短于头触篷,公才高似目飞鸿。 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 愿伯明年终惠我,以曹为解可无公。 欲持枉尺归绳墨,祇恐旁观血指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彦约(1157年-1228年),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市都昌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程颐的外孙。 曹彦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将尝试缩短这篇诗歌的翻译距离,使您能轻易领会其中的意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才华的谦虚以及对于他人的敬仰之情。虽然他自认为自己才智有限,却认为对方如飞鸿般卓越。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受到对方的教导和提携,这样便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同时,他也担心过于追求名利会使人迷失方向。
去完善
释义
《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曹彦约 注释: 1. 摄守:代理州郡长官。 2. 汉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 3. 项平父:诗人朋友,生平未详。 4. 头触篷:形容船在波浪中颠簸的形象。 5. 目飞鸿:形容视野开阔,如大雁飞翔在天际。 6. 骓马:古代一种名贵的马匹。 7. 西楚:即楚国,这里泛指长江中游地区。 8. 蜉蝣:昆虫名,生命周期短暂,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 9. 缀国风:指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10. 伯明:字君章,南宋抗金将领。 11. 终惠我:最后会惠及我。 12. 以曹为解:意指用曹操的诗歌来排解忧愁。 13. 可无公:可以没有公务之累。 14. 枉尺归绳墨:意指弯曲一尺也要遵守法度。 15. 血指红:形容十分劳累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与友人别离的感慨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首联通过比喻表明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法与友人相比;颔联则以骏马和蝼蛄暗示自己和友人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颈联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和赞美,认为他们能解决各种问题;尾联则表达自己对公事和私人关系的担忧,以及回归正轨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是南宋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当时曹彦约被任命为汉阳知府。 在这一时期,曹彦约的人生际遇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原本是一位学者,后来受到朝廷的赏识,逐渐升迁至知府一职。然而,他在任期内却遭遇了种种困境,如财政紧张、民众疾苦等。面对这些问题,曹彦约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希望能够改善民众的生活。 在曹彦约担任汉阳知府期间,时代背景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外部,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加剧;在内部,官僚腐败严重,民生问题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曹彦约作为一名官员,深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一些贡献。 在这首诗中,曹彦约表达了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他以项平父的诗句为引子,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坚守职责、为民服务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