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彻豆用《熙安》。

标题包含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彻豆用《熙安》。
燎芗既升,焫膋以洁。 于豆于登,焄蒿有飶。 紫幄熉黄,神其安悦。 将以庆成,薄言盍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可能存在误解。"郊庙朝会歌辞"并非指某个人,而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赞美皇帝在郊庙(即皇家祭祀场所)举行的朝会仪式。这种诗歌形式通常由朝廷官员创作,用于歌颂皇帝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绍兴: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里指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2. 祀圜丘:在圆形祭坛举行的祭祀活动。祀,祭祀;圜丘,古代举行祭天典礼的地方,一般为圆形建筑。 3. 彻豆:古时候祭祀仪式中,将祭祀用的豆撤去。彻,撤去;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皿。 4. 《熙安》:指《熙安乐章》,为宋朝时期郊庙朝会时的乐章。 5. 燎芗:焚烧香草。燎,焚烧;芗,香草。 6. 升:上升,升起。这里指点燃的香草烟雾升腾。 7. 焫膋:燃烧动物的脂膏。焫,燃烧;膋,动物脂肪。 8. 以洁:为了表示清洁。洁,清洁。 9. 于豆于登:指盛放在豆和登两种器皿中的祭品。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皿;登,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 10. 焄蒿有飶:形容祭品的气味浓烈。焄,香气浓烈;蒿,香气四溢;有飶,气味浓烈。 11. 紫幄:紫色的帷幕。紫,紫色;幄,帷幕。 12. 熉黄:黄色与红色的混合色。熉,黄色与红色的混合色;黄,黄色。 13. 安悦:安心愉悦。安,安心;悦,愉悦。 14. 庆成:庆祝成功。庆,庆祝;成,成功。 15. 薄言盍彻:意为把祭品撤掉。薄言,语助词;盍,兼词,相当于“何不”;彻,撤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彻豆用《熙安》》是南宋时期的一首祭祀乐歌。诗人在诗歌中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神明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昌盛的期盼。 首联“燎芗既升,焫膋以洁”,描述了祭祀时升起的烟雾和焚烧的香料,营造出庄重的氛围。其中“燎芗”指焚烧的香草,“焫膋”意为燃烧油脂,都象征着祭品的纯洁与神圣。 颔联“于豆于登,焄蒿有飶”,描写了摆放在祭坛上的祭品,以及祭品散发的香气。“豆”和“登”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焄蒿”意为香气浓郁,表现了祭品的丰富与美味,体现了人们对神的诚意与敬意。 颈联“紫幄熉黄,神其安悦”,通过描绘紫色帷幕和黄色祭服,展现了祭祀场面的庄重与华丽。诗人祈求神明能够享受这些美好的事物,心情愉悦。 尾联“将以庆成,薄言盍彻”,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这次祭祀活动,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这里的“庆成”即庆贺成功,“薄言盍彻”则是说祭祀即将结束,表达出诗人期待神明的庇佑和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绍兴二十八年祀圜丘 彻豆用《熙安》。》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陆游当时已经步入中年,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在这首诗中,陆游表达了对国家祭祀的重视和对国泰民安的期望。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金兵南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他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危,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武备,抵抗金兵侵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在这首诗中,陆游通过对国家祭祀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兴盛的期盼。他希望朝廷能够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己任,重视国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共同抵抗外侮,实现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