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赣川忆东湖 其二
晓风吹雨过溪南,春色晴光三月三。
燕觜啄泥方汲汲,杏梢欹水正酣酣。
樽庖冷落俱能耐,刀笔萦仍岂自甘。
珠阁帘堂应好在,待教门外系归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拂着雨滴落在溪南边,明媚的三月三日春光和晴天相互辉映。燕子用嘴巴捉泥土筑巢忙碌而充实,杏花树梢倾斜在水面上显得非常甜美。虽然家里的冷灶清锅我都能够忍受,但是繁琐的文字工作我并不愿意去承受。豪华的楼阁和帷帘应该还在那里等待我,等我把马儿拴在门外我就回去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古人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
2. 赣川:即赣江,长江支流之一。
3. 东湖:江西省赣州市的一处湖景。
4. 晓风:早晨的风。
5. 燕觜:燕子的嘴。
6. 汲汲:忙碌的样子。
7. 杏梢:指杏花的花蕾。
8. 欹水:斜倚水面。
9. 樽庖:酒杯和厨房,代指生活。
10. 刀笔:指文书工作。
11. 珠阁帘堂:富丽堂皇的楼阁。
12. 归骖:归途的马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韦骧在上巳日忆及东湖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思念故乡的情感。“晓风吹雨过溪南,春色晴光三月三”描绘了雨后初晴、春色盎然的景致,为整首诗奠定了愉悦的基调。“燕觜啄泥方汲汲,杏梢欹水正酣酣”则生动地刻画了燕子筑巢、杏花倚水的景象,凸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樽庖冷落俱能耐,刀笔萦仍岂自甘”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厄却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而最后一句“珠阁帘堂应好在,待教门外系归骖”更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美好景色的深切怀念以及渴望早日回归的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抒写乡愁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巳日赣川忆东湖 其二》是宋代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0年(南宋高宗时期)的上巳日。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兵南下侵扰,朝廷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而诗人所在江西一带成为抗金前线。这种时代背景使诗人心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韦骧是宋朝的一位官员和学者,他在当时以文学、书法和政治才能闻名。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那个特殊时期,他的政治生涯却并不顺利。他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导致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韦骧正因故滞留赣川,远离故乡,心怀忧郁。
在诗中,韦骧通过描绘东湖美景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思念故乡和对战乱的忧虑。他用"春风吹面"来形容战争的残酷,用"幽梦绕芳洲"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