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六月十七夜待月

标题包含
六月十七夜待月
凝伫虚亭未惬心,清光隠隠隔疏林。 欲观玉鉴呈全体,独倚朱栏到夜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空亭中站定却感到内心不满足,清澈的光线被稀疏的树林遮挡。 想全面观察这块美玉,只能独自靠着红栏杆待到深夜。
去完善
释义
1. "凝伫":意思是站立不动,形容等待的状态。 2. "未惬心":表示不满足心情,不舒心。 3. "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或日光。 4. "隠隠":意为若隐若现,描述事物不明显或不清晰的状态。 5. "疏林":稀疏的树林,这里用来描绘环境。 6. "欲观玉鉴呈全体":想要看月亮完全露出来。"玉鉴"是比喻月亮的美称。 7. "独倚朱栏":独自依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朱栏"指红色的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夏日夜晚等待月亮升起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人站在虚亭中,望着远方的月光穿过稀疏的树林,显得若隐若现。他渴望看到完整的月亮,于是独自倚在朱红色的栏杆上,等待深夜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等待月亮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六月十七夜待月》,是南宋诗人陈文蔚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之交,社会动荡不安。陈文蔚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的局势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了个人对政治、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 《六月十七夜待月》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六月十七日晚上等待月亮出现的情景。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