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十一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雪峰辊三个木毬,禾山老一味打鼓。海水扬波,须弥作舞。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跟随着龙,风跟随着虎,圣人出现时万物都会看到。雪峰上滚动的三个木球,禾山的老者一直在敲鼓。海水的波浪翻滚,须弥山也在起舞。苍天没有偏爱,只辅助有德行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偈颂:即佛教中的禅诗或四句诗歌,用于传授佛理。
2. 云从龙,风从虎:比喻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出自《周易·说卦传》:“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3. 圣人作而万物睹:指圣人的出现使世间万物得以显现出来。这里的“睹”有显现、显明之意。
4. 雪峰:即雪峰义存禅师,五代十国时僧人,福建泉州南安人,为禅宗五山之一雪峰山的开山祖师。
5. 辊:滚动、滚动的意思。这里代指说法、开示。
6. 三个木毬:比喻不断宣扬佛法,此处形容雪峰义存的讲经说法。
7. 禾山:即禾山道闲禅师,唐代僧人,湖南长沙人。禾山老一味打鼓,意味着禾山道闲始终以坚定的心性来宣扬佛法。
8. 海水扬波,须弥作舞:形容世界动荡不安。须弥山,意译为妙高山,是指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峰,位于世界中心。
9.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指苍天没有偏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帮助。这句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以寓言形式表达哲理。开篇两句“云从龙,风从虎”引用古代神话中的典故,意味着圣贤出现时,万物都感受到并得以显明。接着,作者用“雪峰辊三个木毬,禾山老一味打鼓”来比喻圣人教化众生、播撒智慧的过程。接下来“海水扬波,须弥作舞”描绘了天地间的大自然景象,寓意着生命世界的活力与律动。最后,诗人表达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宇宙道德观念,强调道德品行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启示性,通过象征和寓言的形式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十一》是宋代著名僧人释师范所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佛教发展的高峰期,禅宗思想盛行,僧侣们在参禅、悟道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句。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师范作为一位云游四海的高僧,他在各寺庙之间传法布道,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曾在嵩山少林寺修行,又四处云游讲经。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体悟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这也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北宋初年的和平繁荣时期。虽然政局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存在。百姓生活困苦,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更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师范的诗歌以其深邃的哲理、简练的文字,吸引了众多信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