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其二
获水登红稻,篙舟割紫菱。
杯盘见秋物,江海思飞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获得丰收的稻谷登上红色小船,用竹竿撑船切开紫色的菱角。餐桌上摆满了秋天的食物,面对江河海洋思念着飞翔奔腾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获水":古代的河流名,流经河南,这里借指泛舟的地点。
2. "红稻":红色的稻谷,丰收的象征。
3. "篙舟":撑船的工具,这里代指船。
4. "紫菱":紫色的菱角,秋天的时令蔬果。
5. "杯盘":装食物的器具,这里用来描述丰收的景象。
6. "秋物":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7. "江海":江河与海洋,这里象征广大的天地。
8. "飞腾":飞黄腾达,这里表达作者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描绘了秋天在水上游览的情景。诗人首先描述了丰收的水稻田和紫色的菱角,展现了秋天的丰饶景象。然后,他提到在江海上自由飞翔的想法,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实景描绘,又有主观情感的表达,富有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晏相公湖上四首 其二》是宋代文人韩维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宋朝仁宗时期。在这一年里,韩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并与晏殊等人在西湖边游宴唱和。此时正是北宋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讨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
在这首诗中,韩维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他与友人共享此美景的愉悦心情。这首诗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安逸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他也曾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朝为官,也曾被贬谪至地方。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此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儒家的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这些时代背景为韩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