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

标题包含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
选场随手取标毬,长短期中入社流。 觉后绳绳机自脱,悟来密密类难收。 十分饱足雪山草,一色渐成露地牛。 风扫水天尘翳尽,芦华直照月明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选择场景即兴发挥,既能满足长期计划也能适应短期需求。在经历过很多挑战和困难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到事物的本质。我的知识储备就像雪山上的草一样丰富,我的理解能力就如同逐渐成长的露地牛。我在不断学习中进步,扫除各种困难和疑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像秋天的明月照亮了水边的芦苇花,一切变得清晰可见。
去完善
释义
1. 选场:科举考试的考场。 2. 随手:随意。 3. 标毬:目标、标的。 4. 长短期:指时间长短,这里指考试的时间。 5. 中:被录取。 6. 入社流:进入选拔人才的行列。 7. 觉后:觉悟之后。 8. 绳绳:紧紧的。 9. 机:心机、计策。 10. 悟来:领悟到。 11. 密密:密切。 12. 类难收:比喻事物难以把握。 13. 十分饱足:形容很满足。 14. 雪山草:佛教中的雪山草,这里指精神上的满足。 15. 一色:指颜色单一。 16. 渐成:逐渐形成。 17. 露地牛:佛教中的露地牛,这里指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18. 风扫水天尘翳尽:形容扫除一切烦恼。 19. 芦华:芦苇的花。 20. 直照月明秋:直接照耀在明亮的月光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词的作者是释正觉,以《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为题,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和觉悟的深刻领悟。诗中将修行比作射箭选取目标的过程,暗示修行的道路需要自主选择方向。接着描述了在长时间的修行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摆脱世俗纷扰。诗人借用雪山草和露地牛的意象描绘了修行的成果与境界,认为只有彻底的觉悟才能实现内心的清净,达到如同秋夜明月般澄澈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是宋代诗人释正觉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时间为公元11世纪左右。 释正觉(1091-1157),俗姓李,字坦夫,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他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后因参加科举考试而走上仕途。然而在官场上屡遭挫折,曾三次被贬谪。在流放期间,他沉湎于佛学研究,对禅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他的诗歌以禅理诗为主,善于将禅宗的顿悟哲理融入诗歌之中。 在释正觉创作这首《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圆觉蔷萨章》时,正是北宋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在这个背景下,释正觉经历了多次宦海浮沉,深感世事无常,因而转向佛学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将禅宗的顿悟哲理融入诗歌之中,通过咏史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