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禅寺
修廊千柱压城阴,山并庐山胜二林。
六月簷楹无暑气,四时山水有清音。
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
更欲题诗发佳境,泮林讲说总关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长廊,上千的柱子覆盖着城市的阴凉,这山的美丽超过了庐山的两个部分。即使在六月,屋檐和柱子之间也没有热气,四季的山水都有清澈的声音。鸟儿似乎无法飞过这个高大的地方,远处还能听到鲸鱼的嘶吼声。如果可以,我多想在这里写下美丽的诗句,因为这像是一个美妙的地方,而泮林讲述的内容总是让人关注。
去完善
释义
1. 西禅寺:位于福州的一处古刹。
2. 修廊千柱:指西禅寺的大规模建筑。
3. 压城阴:在城边的阴影处。
4. 庐山:江西省九江市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5. 二林:指的是庐山的两个寺庙。
6. 六月簷楹无暑气:此处环境凉爽,檐楹间没有夏日的热气。
7. 四时山水有清音:四季不同的风景伴随着自然的声音。
8. 鸟飞不尽上方远:描述寺庙高远的空间。
9. 鲸吼希闻别院深:可能指的是深海里的鲸鱼声音在幽深的庭院里也能听到。
10. 泮林讲说:古代泮宫,是诸侯举行宴飨、祭祀和学校读书的地方。这里比喻文化教育活动。
11. 总关心:总是关怀着文化教育的事情。
去完善
赏析
《西禅寺》喻良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山间寺庙景象,从山色、庙宇到自然之声,无一不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钟爱和细腻观察。诗歌首联和颔联分别通过对比山景和建筑特色来凸显出西禅寺的景色之美。诗人以“修廊千柱压城阴”形容寺庙的壮丽,而“山并庐山胜二林”则突显了此处山峰之美;接下来又描绘了在炎热的夏天中,寺庙屋檐下的清凉之感,仿佛一年四季都能听到山水之间的美妙声音。
颈联“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中的飞鸟与鲸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山中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以“上方远”暗示着此地的静谧与超脱世俗的氛围,让人想要在此处摆脱繁杂尘世纷扰,求得心灵安宁。尾联“更欲题诗发佳境,泮林讲说总关心”表达了自己对于这里环境的赞叹以及创作诗歌以赞美这片美好景色的愿望,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于泮林书院的关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优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和对人间仙境的向往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禅寺》是南宋诗人喻良能在游览福州西禅寺时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战乱频仍,民生疾苦。
喻良能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参与抗击金兵的战斗,英勇不屈。然而,南宋初年的政治环境复杂,喻良能在官场上的遭遇也不如意,曾一度被贬谪。在这个时期,他游览了福州的西禅寺,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西禅寺中,喻良能看到了唐代高僧开山立派的遗迹,心中感慨万分。他想起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以及国家当前的战乱和动荡。在这首诗中,他以“疏钟催暝色”描绘出了战争带来的凄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泰民安的热切期盼。
此外,喻良能在诗中还提到了宋朝禅宗文化的兴盛。在当时,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参禅问道,寻求心灵的慰藉。而喻良能本人也对禅宗文化颇有研究,因此在游览西禅寺时,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