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林子长分赠丹桂韵

标题包含
和林子长分赠丹桂韵
月桂天应惜,溪堂人与清。 五枝蒙折赠,双目喜增明。 红药羞丹禁,彤霞避赤城。 賸闻烧烛赏,有底置公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皓月当空映溪堂,清香四溢与君行。 手持五月芬芳赠,眼望双花倍感明。 红药羞涩藏朱阙,朝霞映照避丹城。 再听添烛评说传,共赏繁华谁识公。
去完善
释义
1. 月桂:即“月宫桂树”,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处的桂树。这里用来形容桂花树的高洁之美。 2. 溪堂:指在溪水旁的亭子,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场所。 3. 五枝蒙折赠:五枝,指丹桂树的五个枝条;蒙折赠,意为得到友人赠送的丹桂枝条。 4. 双目喜增明:意思是看到丹桂,使得眼睛增加了明亮的色彩。 5. 红药羞丹禁:红药,指的是牡丹花;丹禁,指的是皇帝居住的皇宫。这句话是说牡丹花害羞不敢与丹桂相比。 6. 彤霞避赤城:彤霞,是指红色的云彩;赤城,是古代传说中仙山的一座。这句话是说红色的云彩也不敢与赤城相比。 7. 賸闻烧烛赏:賸闻,是指听到别人谈论的事情;烧烛赏,是指在夜晚点起蜡烛欣赏丹桂的美景。这句话表示听到别人称赞丹桂的美丽。 8. 有底置公荣:有底,是指有什么事情;置公荣,是指把公事放在一边,表示把一切公务都抛开,尽情欣赏丹桂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分享丹桂的情景中,感受到的喜悦与宁静。首联“月桂天应惜,溪堂人与清”,表达了诗人对月色中的桂花和溪堂环境的欣赏,为全诗定下了静谧的氛围。颔联“五枝蒙折赠,双目喜增明”,描述了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丹桂,内心充满喜悦之情。颈联“红药羞丹禁,彤霞避赤城”,用比喻的手法,将丹桂比作红药和彤霞,使丹桂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尾联“賸闻烧烛赏,有底置公荣”,则表达出诗人陶醉于欣赏丹桂之美的心情,愿将此美景分享给更多人。整首诗以咏物为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林子长分赠丹桂韵》的作者是宋朝的虞俦,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当时正处于宋金和战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虞俦在此时期先后出任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等职务,体察民情,关心国家大事。他在任期间,曾广泛接触民间百姓,对百姓生活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首诗中,虞俦以丹桂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怀念故乡的深沉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士人官员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丹桂这一具体形象将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