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中逢雨戏成诗
试凭溪鸟谢青山,莫遣愁霖碍往还。
身是江南趋走吏,暂来能得几多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让溪边的鸟儿感谢青翠的山峦,别让连绵的雨愁阻碍我们往来。我身在江南奔走差使,暂时过来又能有多少空闲时间呢?
去完善
释义
1. 试凭:试着依靠。
2. 溪鸟:溪边的飞鸟。
3. 谢青山:向青山告别。
4. 莫遣愁霖:不要让忧愁的雨水。
5. 碍往还:妨碍往返。
6. 江南: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7. 趋走吏:指奔走于官府中的低级官员。
8. 暂来:暂时来到。
9. 能得:能够获得。
10. 几多闲:多少闲暇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雨中美景的诗。诗人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试凭溪鸟谢青山”,以溪鸟为喻,表达诗人对青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接下来的“莫遣愁霖碍往还”,则运用拟人化手法,将雨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地描绘出在雨中行走的场景。第三句“身是江南趋走吏”,诗人自比为江南地区忙碌的官吏,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尾句“暂来能得几多闲”,传达出诗人渴望在工作之余,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荡山中逢雨戏成诗》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赵鼎臣所创作的五言诗。这首诗作于1168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当时赵鼎臣作为进士被选拔为知县,在官场奔波多年。他虽然学识渊博,但一直未能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因此心生壮志难酬之感。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将这种感慨融入到山水田园的描绘之中,寄情于景,借景抒怀。
在赵鼎臣所处的时代,南宋已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由于战争创伤,社会经济、民生等问题仍然严重。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逃离喧嚣的世俗,寻觅山林中的静谧与宁静。赵鼎臣也不例外,他将目光投向了景色秀丽的雁荡山,希望能在这优美的山水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雁荡山中逢雨戏成诗》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下诞生的。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雁荡山的雨后风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赵鼎臣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