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
步绕名园日几回,司花着意巧能裁。
影疎雅称灯笼映,香细疑从酒面来。
破白江梅羞月妒,黏红仙杏待春媒。
何如新样龙山种,却在京都占早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步在著名的花园中已经好多次了,负责培育花卉的人真的是独具匠心,手法巧妙。
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映射到灯笼上,显得雅致;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是从美酒中飘散出来的。
那初开的白梅在江边的月色下显得有些羞涩,而红色的杏花则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这些美丽的花儿怎么能与京都市郊的龙山种植的新品种相比呢?它们可是早早地就开放了。
去完善
释义
1. 步绕:步行环绕
2. 名园:著名的花园
3. 日几回:每天多次
4. 司花:掌管花卉的神仙,这里指擅长园艺的人
5. 着意:特意地,用心地
6. 巧能裁:巧妙地剪裁制作
7. 影疎:疏影,疏落的花影
8. 雅称:很符合,很相称
9. 灯笼映:指灯笼的光芒映射到蜡梅上
10. 香细:香味淡雅
11. 疑从酒面来:暗含“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指蜡梅的香味在寒冷的环境中散发出来
12. 破白江梅:打破白色的江梅,即白色的蜡梅
13. 羞月妒:意思是花朵之美使得月亮都感到羞涩,不敢与花争艳
14. 黏红仙杏:指红杏花蕾,黏字形象地描绘出杏花的娇嫩状态
15. 待春媒:等待春天的到来,媒字在这里有引发、推动的意思
16. 何如新样龙山种:龙山,宋代种植蜡梅的名地;新样,新的品种
17. 却在京都占早开:在京都地区早早盛开,占据优势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虞俦的《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蜡梅的独特风姿。首先,通过“步绕名园日几回”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蜡梅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接着,诗人通过“影疎雅称灯笼映,香细疑从酒面来”进一步描绘了蜡梅的姿态与香气,赋予其独特的美感。同时,诗人还通过“破白江梅羞月妒,黏红仙杏待春媒”展示了蜡梅的风韵,暗示了其高洁的品质和春天的来临。最后,诗人以“何如新样龙山种,却在京都占早开”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蜡梅具有开春的特性。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蜡梅的特点和风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衰弱,金国对南方的侵扰不断加剧。然而,南宋文人仍然保持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虞俦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官员,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这段时间里,虞俦因为才学出众而被任命为朝廷官员。他在任期间,对国家大事密切关注,时常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其他文人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这首诗就是虞俦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虞俦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情怀,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