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庵主请赞
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石头作为田地耕种,这在全球都会引起嘲笑。
只要将一颗种子植入泥土中,无需耕耘,它就能自然地茁壮成长。
这不是禅宗,也不是道家思想。
还没等到僧人踏入庙门,它就已经洞察一切了。
头顶上自然有通往天空的窍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庵主:即指赵州从谂禅师的弟子清庵休禅师,这里用作请赞对象的尊称。
2. 请赞:佛教术语,是一种祈求菩萨现身加持,赞叹自己信仰坚定、誓愿宏大的颂歌。
3. 释法薰:宋代诗僧,曾为五台山的瑞应寺主持,作品多弘扬禅宗精神。
4. 以石为田:表示耕种的地方。“石”此处可以理解为贫瘠的土地。
5. 举世怪笑:形容世人对这种行为不理解、不认同的反应。
6.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意为播下禅意的种子,无需耕作,自然能够茁壮成长。
7. 禅、道:均指佛教禅宗的智慧。
8. 衲僧:指出家僧人。
9. 勘破:看破、领悟的意思。
10. 顶门:头顶。
11. 通天窍:比喻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清庵主请赞》是宋代诗僧释法薰所作,赞美了清庵主的独特修行方式。诗人以石为田,展示了清庵主脱离世俗的清静修行。“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意味着他的修行成果犹如禾苗一样自然生长,无需外力干预。
接着,诗中描述清庵主既无禅又无道,但却已经勘破世间道理。“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说明清庵主在尚未步入禅门之前,便已领悟到禅道的真谛。最后两句“顶门自有通天窍”,强调了清庵主心智清明,具有通达的智慧。
整首诗表达了释法薰对清庵主高尚品质与智慧的高度赞扬,并以此作为禅宗修行的典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清庵主请赞》是南宋时期释法薰所作。释法薰生活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南宋晚期。作为一位出家人,他一方面关注着民生疾苦,另一方面又通过修行追求心灵的平静。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已经走向衰落,金兵屡次南下侵扰,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释法薰并没有被这纷扰的社会现实所影响,他在山林间开辟了一片净土,以诗歌和佛法抚慰众生的心灵。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末年,这个时期正是释法薰的人生经历最为丰富的时候。他曾游历各地,与高僧大德切磋交流,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赞美清庵主的诗,表达了对自己修行的肯定和对世间百态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