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君子耸高驾,英声邈今昔。锵佩出中台,彯缨入仙掖。
夙心幸清鉴,晚志欣良觌。鸣盗非足征,愿言同下客。
南国久为思,西都尝作宾。云开天地色,日照山河春。
善听在知己,扬光唯达人。妙年弄柔翰,弱冠偶良晨。
擢第文昌阁,还家沧海滨。寸心何所望,东掖有贤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的渭水收获着雨水,每一处都充满了新鲜的润泽。宫殿和庭院倚靠青山而建,显得明亮;云雾缭绕的山林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
一位德行高尚的君子登上了高位,他的英名流传于古今。他佩戴着铿锵的玉佩从中台走出来,又带着飘动的帽缨进入宫廷。
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期待着在朝廷上看到那些美好的事物。即使是轻微的过失也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他希望与人相互尊重。
他在南方居住了很久,也曾到过西方的首都。当云散开后,天地间展现出开阔的景色;阳光洒向大地,让山河焕发出春天的气息。
善于聆听的是朋友,发扬光彩的则是那些宽容的人。在一个美好的年纪里,他挥动着毛笔;刚满二十岁的他,偶尔也会遇到好运。
他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成功,被任命为文昌阁的高官。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海水已经退去。此刻他的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只愿在皇宫中有一位贤明的臣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秦中:古地区名,指陕西省中部地区,这里指的是长安一带。
2. 霁:雨雪停止,云雾散开。
3. 献给事:向给事进献诗篇。给事是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等事务。
4. 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位于陕西省中部。
5. 宫苑:皇帝的宫殿和林园。
6. 君子:本指贵族出身的人,后来泛指有才德的人。
7. 高驾:高档的车马,这里借指高贵的身份。
8. 英声:美好的声誉。
9. 邈:遥远。
10. 今昔:现在与过去。
11. 锵佩:佩玉碰撞发出的声音,形容仪态庄严。
12. 中台:皇宫中的正殿。
13. 彯缨:飘动的缨络,比喻显赫的地位。
14. 仙掖: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代指皇宫。
15. 夙心:早年的心愿。
16. 清鉴:明察秋毫。
17. 晚志:晚年的志愿。
18. 良觌:愉快的相见。
19. 鸣盗:有声誉的强盗,这里指储光羲自己。
20. 足征:足够证明。
21. 愿言:但愿。
22. 下客:地位低下的人。
23. 南国:南方的国家,这里指储光羲的故乡江南。
24. 西都:古都长安。
25. 云开天地色:形容晴天时的景象。
26. 日照山河春:形容阳光明媚的春天。
27. 善听:善于倾听。
28.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
29. 扬光:发扬光大。
30. 达人:有才识的人。
31. 妙年:青春年少之时。
32. 柔翰:毛笔,这里指写文章。
33. 弱冠:古代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34. 擢第:科举考试及第。
35. 文昌阁:古代朝廷举行重要典礼的地方。
36. 沧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这里指储光羲的家乡江南。
37. 东掖:皇宫东侧的小门,这里代指皇帝的近臣。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的心绪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诗人描绘了雨后大地复苏的景象,寓意新旧交替、希望萌生,同时表达了渴求与贤人交往的愿望。颔联以自然界明丽的景色为背景,赞美君子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颈联则强调了“夙心”和“晚志”,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通过比喻的方式传达了世人应听从真实声音,关注德才兼备之士的观念。全诗寓意深刻,情感真挚,彰显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人生理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秦中初霁献尚书丈二首》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储光羲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他曾经担任过高官,但因为直言不讳,触怒了权贵,被贬为庶民。这使得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虽然表面上繁荣昌盛,但实际上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贵族和官僚的腐败、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民生活的困苦等等问题都已经显现出来。这些都为储光羲的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首诗中,储光羲通过对秦中初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向当权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人生理想,希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人民谋福利。
去完善